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勞動產品與藝術產品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勞動產品與藝術產品
人通過自身的創造而創造出了手和其它勞動工具。勞動工具是產品,借勞動工具創造出來的產品也是產品。凡是人所創造出來的一切成品都是勞動產品。人正是在勞動過程中把人的勞動物化到產品當中,也就是說這些人所創造出來的產品都是人的勞動的對象化,而凡是人的勞動對象化的產品都是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藝術產品的創造也是一種勞動創造。這種生產勞動要創造出藝術品。從藝術品之中也能看出勞動創造者的基本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從勞動產品和藝術產品身上都能夠看到生產者的特點,它們的共同性是:何者都是人的勞動的對象化。它們之間有聯系也有區別。首先,人的勞動產品的創造為藝術產品的創造準備了條件。人成為社會動物后,第一的需要不是去創造藝術,而是要創造人的實際生活中需要的產品,否則他們將無法生存。因此,勞動產品的創造先于藝術產品的創造,它不僅為藝術品的創造準備了物質生活內容,而且使藝術產品的創造成為可能。
其次,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使一部分勞動產品成為真正的藝術品。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按美的規律進行創造的,不僅求有用,而且求美觀,如進一步精益求精地加以追求,就使一部分勞動產品能夠成為真正的藝術品。如古代陶器,生產后進一步加工,刻畫了許多精美的圖案,成了有價值的藝術品。要指出的還有一部分的產品并沒有變成藝術品,這須要我們在產品當中區別出哪些是具有藝術性質的產品。
第三,勞動產品主要體現為科學的實用價值,藝術產品主要體現為審美價值。任何物質生產的產品都是為了實用,使用這個產品,在有用的情況下還要求更加輕便、結實,具有多種性能。為了實現這一點就離不開科學。這種產品主要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結合。藝術產品創造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科學性和實用性。齊白石畫蝦的目的不在于做佳肴,而是在于欣賞,是要從他所畫的形象之中看到一種非常有生機的和非常活潑的生命,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
第四,一般的勞動產品也體現一定的審美意識,但是它體現審美意識與藝術品不同。一般的勞動產品以物品形式物化審美意識,這種審美意識是依附于這個產品本身的。藝術產品的物化形式與前者不同。藝術生產卻要以觀念形態所用的物化手段(如語言、線條、符號、動作等)創造出主客觀完美統一的作品。雖然兩者都表現審美意識,但它們的物化的手段不同,前者是物品本身,盡管也存在物化的觀念形態的問題,但不是主要的。后者是通過觀念式的物質手段把藝術形象肯定下來。
第五,勞動產品和藝術產品的具體規格不同。一般勞動產品從實用出發,要求定型化和標準化。而藝術產品的創作既不能批量生產,也不能標準化和定型化,要求要有個性特征,具有獨創性,互相不能重復,藝術品一旦程式化、標準化、定型化,就會失去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