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
【介紹】:
字德鄰,廣西臨桂縣人,1891年8月13日生于鄉村塾師之家。1908年冬入廣西陸軍小學堂(后改為陸軍速成學校),1913年畢業。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6年至1922年,先后在滇軍、粵桂軍任職。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統領、陸軍司令等職。1922年粵軍回粵,廣西處于無政府狀態,李宗仁將自率粵桂邊防軍第三路軍番號改為廣西自治軍第二路,自任總司令,與同學黃紹竑合作,實力增至三千人槍。1923年,同孫中山領導的廣東大元帥府建立聯系。年底加入國民黨。后李黃合作討伐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組成定桂討賊聯軍司令部,李任總指揮,黃副之。1924年11月,孫中山令取消該總指揮部,成立廣西全省綏靖督辦公署,李任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黃任會辦兼第二軍軍長,白崇禧為督辦公署參謀長。至1925年7月,消滅陸榮廷部,擊敗沈鴻英部,統一廣西,開始了李黃白為首的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新桂系對廣西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與建設,曾博得新廣西之稱。
1926年1月,李宗仁當選為國民黨省黨部第一屆監察委員、候補中央監察委員。3月,廣東國民政府正式統一西廣,廣西軍隊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7月率軍參加北伐,先入湖南,后援江西,屢立戰功。次年3月,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7年4月,支持蔣介石的反革命活動,反共、反工農運動,力主“清黨”。其第七軍成為南京政府的支柱之一。但不久,與蔣介石的爭奪明朗化,聯合蔣系一方面軍總指揮何應欽,逼蔣于8月12日下野。李作為寧方代表同漢方協商合作,9月15日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作為雙方合作后的最高黨政機構,李為特委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和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實際操縱著特委會。汪精衛聯合武漢的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反特委會,10月,特委會決定西征討唐,李為西征軍總指揮兼第三路總指揮,打敗唐生智,控制了兩湖。1928年1月蔣介石復職,蔣桂表面合作,李宗仁任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3月任武漢政治分會主席。4月任第四集團軍(桂軍)總司令。10月,南京政府改組,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院長。對奉“北伐”勝利后,兵力發展到二十萬人;地盤又擴展到平津、冀東一帶;總部設武漢,窺視長江下游,威脅南京。因此為蔣所難容。1929年3月蔣桂戰爭,桂敗。12月第二次蔣桂戰爭,桂又敗。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任反蔣派的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及擴大會議成立的國民政府委員。作戰失利后,于9月間與白崇禧、張發奎聯合成立秘密政治組織“革命同志會”,任中央常務理事。1931年5月,國民黨反蔣各派在廣州舉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會非常會議,28日成立國民政府,李任非常會議和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常委、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并將革命同志會改組為“三民主義革命同志會(后改稱中國國民黨革命同志會),以反蔣為宗旨。
九一八事變后,寧粵妥協,蔣介石下野,非常會議及其國民政府結束。李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西南政委會常務委員、西南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但李對蔣仍存戒心,其后數年養精蓄銳,保境安民,使西南對中央處于半獨立狀態。政治主張為反共、反日,首倡“焦土抗戰”,與蔣介石不抵抗主義唱對臺戲。1936年發動六一兩廣事變,主張抗日反蔣。后和平解決。9月6日任廣西綏靖主任。
抗日戰爭開始后,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津浦線防御戰。1938年1月兼任安徽省主席(至10月),3月指揮臺兒莊一戰,取得國民黨軍隊自抗戰以來的空前重大勝利。1943年9月升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五、十戰區。李宗仁指揮大軍抗日八年,重創強敵,名揚全國,部下英勇獻身事跡不鮮見。
抗戰勝利后,支持反革命內戰,任北平行營主任。1948年4月得美國支持,當選南京政府副總統。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因戰敗下野,李代行總統職權。但蔣介石在幕后操縱一切大權。4月國共北平和談,李企圖保住江南半壁河山,作緩兵之計。雙方代表團擬定《國內和平協定》,李宗仁的夢想破滅,在蔣介石控制下,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南京國民黨政府被推翻后,李于1949年12月5日飛美就醫,長居紐約。
李宗仁身居海外,心系祖國。他多次公開發表關于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統一的言論,主張國共重開和談。他雖曾長期與共產黨對立,但不囿于成見,勇于正視現實,向真理靠攏。他在經過細心觀察之后,認識了新中國,熱愛新中國,1963年夏對記者說:“我由于自己的失敗而感到高興,因為從我的錯誤中一個新中國在誕生”,表現了一位開明政治家的豁達大度。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沖破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和全國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熱烈而誠摯地歡迎李宗仁歸來,給予崇高的評價和榮譽。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逝于北京。臨終,他深以臺灣和海外的國民黨人和愛國知識分子的前途為念,希望他們回到祖國懷抱。李宗仁旅美期間,完成長篇《回憶錄》,記述了全部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