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問題的討論
我國哲學界兩度進行的關于對立統一規律問題的理論爭鳴和研討。1964年5月29日《光明日報》發表艾恒武、林青山根據楊獻珍講課中用“合二而一”表達對立統一規律的提法寫的文章《“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接著在6月5日又發表項晴文章《“合二而一”不是辯證法》,由此引起不同意見的爭論,許多論者發表了各種見解。7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用王中、郭佩衡署名的文章《就“合二而一”問題和楊獻珍同志商榷》。8月31日《紅旗》雜志第16期發表《哲學戰線上的新論戰——關于楊獻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論的討論報道》,文中說:“這是一場堅持唯物辯證法同反對唯物辯證法的斗爭,是兩種世界觀即無產階級世界觀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斗爭。”“這是當前國際國內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一種反映”,“是有意識地適應現代修正主義的需要”,也是有意識地適應國內資產階級和封建殘余勢力的需要,給他們提供所謂理論武器”,“是意識形態領域的一場嚴重的階級斗爭”。這樣,把一場學術之爭變成了對楊獻珍及持有“合二而一”觀點的同志的政治批判。粉碎“四人幫”以后,理論界的同志重新評價并深入開展了對這個問題的討論。1979年5月31日《光明日報》發表金睿的文章《重評關于“合二而一”問題的“論戰”》。接著,《哲學研究》第8期發表了孟憲俊的文章《“一分為二”體現斗爭性,“合二而一”體現統一性》,第9期又發表了王正萍的文章《如何理解“一分為二”》。一年多來,20多個報刊共發表40多篇文章,充分闡述了各種不同見解。
前后兩次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問題上:
一、如何理解和表述對立統一規律?有四種不同觀點:1.“一分為二”是對對立統一規律的科學的、簡明的、通俗的表述。認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哲學范疇,包含了對立統一規律的主要內容,同列寧所說的“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是一致的。2.“合二而一”與“一分為二”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通俗表述。認為“合二而一”和“一分為二”都是中國古代思想家關于“對立統一”的表達方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也曾用“合二而一”來表達對立統一規律。“合二而一”與“一分為二”都包含了矛盾的兩個最基本的屬性——統一性和斗爭性。3.“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的結合,才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完整表述。認為“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分別反映了矛盾的斗爭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對立統一規律,既是“一分為二”的,又是“合二而一”的,只有同一事物的“一分”、“二合”才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的全部內容。4.“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分別表達了對立統一規律的某些不同特征、傾向、趨勢,但都不能作為對立統一規律的科學的、確切的表述。此外,還有的同志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沒有必要再用“一分為二”、“合二而一”來概括,它們也并不比“對立統一”的表述簡明多少。
二、“一分為二”同“合二而一”是什么關系?有五種不同觀點:1.客觀事物是“合二而一”的,認識它的時候,要一分為二,在制定改造世界、處理工作的方針、政策時,又要“合二而一”。2.“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是根本對立的宇宙觀,前者是辯證法的宇宙觀,后者是形而上學的宇宙觀。3.可以把矛盾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矛盾是“一分為二”的,對立雙方的斗爭性為主;第二類矛盾是“合二而一”的,以同一性為主。4.從事物的發展過程來看,既可以說是“一分為二”的,也可以說是“合二而一”的,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5.在辯證的認識方法中,既有“一分為二”又有“合二而一”,是兩者的統一。按照狹義的理解,“一分為二”是分析,“合二而一”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