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主要內容介紹,《《悲慘世界》》讀后感
《悲慘世界》
維克多·雨果(法國)
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也是雨果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藝術精品。全書情節波折起伏,場面龐大宏偉,把歷史與現實融為一爐,展現了19世紀法蘭西社會的現實生活。作品人物繁多,上百個形象個性鮮明生動,藝術情感豐富深厚。1862年,為了詢問和答復《悲慘世界》的出版情況,雨果和他的出版商之間進行了世界上史無前例的最短通信,全文如下:
“?”——維克多·雨果
“!”——編輯室
1815年10月初,一個潦倒、疲憊不堪的人在暮色中來到狄涅城。盡管他有錢,柯爾巴十字架旅館還是厭惡地把他趕了出來,他在街盡頭的一個破酒店也遭到了同樣待遇。監獄不收留他,狗把他從狗窩里咬了出來。萬念俱灰,悲慘凄涼的他累倒在石凳上,經人指點,他敲響了卞福汝主教家的門。主教熱情地接待了他。這個人就是冉阿讓,一個剛被釋放的苦役犯,標志著身份的黃色護照使他離開了監獄后仍背負著罪名,因而備受屈辱。
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姐姐把他撫養成人。后來姐姐孀居,拖著7個孩子,生活非常窮困。一年冬天,他失了業,7個孩子的饑餓聲促使他去面包鋪里偷了一片面包,誰知卻被判了5年苦役。法律的殘忍與回響在耳邊的孩子的饑餓聲使他4次越獄沒想到,得到的不是自由,卻是19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活力充沛,年輕英俊;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一臉滄桑。苦役生涯使他的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主教收留了他,他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10歲的窮苦小孩小瑞爾威的銀幣也被他搶去。警察逮住了他,把他連同被偷的銀器一起送到了主教面前。主教仁慈寬厚地笑著,一點也沒有責備他,反而說銀器是送給他的,還外加了一對銀燭臺:“我的兄弟,您現在已經不是惡方向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贖的是您的靈魂。”這不尋常的寬厚和驚人的慈愛,使冉阿讓受到巨大的震撼,19年來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淚。小瑞爾威的哭聲回響在他的耳邊,這哭聲撕心裂肺,趕走了冉阿讓身上的惡。囚犯冉阿讓消逝了。
芳汀是工廠的一個女工,她真心愛上了一位大學生,并對他許以終身。誰知大學生卻欺騙她,棄她而去。芳汀生下了女兒珂賽特,因生下私生子影響了正常工作,她被廠長馬德雷開除。為了撫養年幼的孩子,她走投無路,被逼淪為娼妓。
那個工廠的廠長就是冉阿讓,他改名換姓定居在了法國北部的蒙特爾。因為振興了當地的工業,扶助弱者和窮人,他被任命為市長。冉阿讓自知犯有前科,行事特別小心翼翼。不久,他知道了芳汀的情況,對自己當初的輕率決定感到十分內疚。
一次,一個過路的紳士仗勢欺辱了芳汀,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警察沙威的逮捕,被判坐六個月的監牢。冉阿讓以市長的身份,命令沙威釋放芳汀,并妥善照顧了她的一切。這引起了沙威的懷疑,他覺得這個市長太像罪犯冉阿讓了。于是他就開始搜集大量確鑿的證據,最終得出結論:這個所謂的馬德雷市長就是曾經的罪犯冉阿讓。隨后,他向巴黎市警局提出了檢舉。
但巧的是,此時正好有一位無辜的老人容馬迪被誤認為就是冉阿讓,從而被捕。而老人也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是,冉阿讓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還是拋棄了一切財產和辛辛苦苦換來的社會地位,到法庭去自首。容馬迪被救了,冉阿讓被捕了。他放心不下病重的芳汀,就越獄出逃,帶著珂賽特來到她的身邊。可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芳汀已經病入膏肓,她將女兒托付給冉阿讓后便咽了氣。沙威隨后追來,冉阿讓只好逃進了修道院。后來,他帶著珂賽特來到巴黎,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珂賽特漸漸長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孩子。冉阿讓得到了珂賽特的喜愛和信任,珂賽特現在是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
馬留斯的父親是共和黨人,受父親的影響他長大后也加入了共和黨。在一次散步時,珂賽特巧遇馬留斯,兩人一見鐘情。馬留斯設法找到了珂賽特的住處,向她傾訴衷情,兩人經常幽會。馬留斯的外祖父不同意這樁婚事,馬留斯不惜與外祖父決裂堅定地選擇了珂賽特。冉阿讓得知此事后,因為嫉妒而煩惱不已。
1832年6月,共和黨人發動了起義,馬留斯也參加了起義。冉阿讓得知此事,隨即參加了戰地救護工作。碰巧沙威被當作是間諜逮捕,冉阿讓沒計前怨找機會放走了他。
戰斗非常慘烈,許多起義者都犧牲了,馬留斯也身負重傷。雖然冉阿讓因為馬留斯奪走了珂賽特,心里不免有些怨恨,但還是把他從地下水溝中救了出來。就在地下水溝的出口處,他再次遇見了沙威。沙威羞愧不已,他突然發現,原來被自己追捕多年的苦役犯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的“人性”開始復蘇,他的良心與他要遵守的法律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他無法解脫,便跳進塞納河自殺了。
1833年2月,馬留斯與珂賽特締結良緣,冉阿讓把58萬法郎的存款給了珂賽特,自己只留下500法郎。周圍一切都是那樣美好而使人歡樂,但唯有冉阿讓感覺不到,陪伴他的是他對往事回憶中的凄厲悲切的哭聲。第二天,冉阿讓把他的全部身世告訴了馬留斯。孤寂的生活使他的身體很快地衰弱下去。
一天,德納第化名來見馬留斯,從他口中,馬留斯知道從戰爭中救自己的恩人原來就是冉阿讓。他非常吃驚,也很內疚,和珂賽特立刻趕去看望冉阿讓。但冉阿讓躺在床上,已經奄奄一息了。他看到了兩個終于理解了他的年輕人,看著那對保存已久的銀燭臺,注視著墻上的十字架,安詳地離開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