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至1927年的農民運動
到目前為止,史學界發現的中國共產黨從事農民運動最早的地區有三:一是宣中華領導的浙江省蕭山縣衙前農民運動,1921年9月27日成立了衙前農民協會,年底農會勢力發展到蕭山、紹興兩縣的八十余處,后被鎮壓;二是彭湃在廣東海豐領導的農民運動,1922年7月底成立赤山農會,1923年1月成立海豐總農會;三是湖南,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湘區工作委員會,于1923年春派劉東軒、謝懷德赴衡陽縣岳北從事農民運動,9月成立岳北農工會。年底被鎮壓。此時期農民運動的主要任務是將農民發動并組織起來,開展一些減租減押、平糶等反封建斗爭。
1924年7月,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是共產黨員林伯渠)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到1926年9月共開辦六屆。共產黨先后派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毛澤東擔任農講所主任(后改稱所長),共培養學員七百七十二名,畢業后回原籍從事農民運動,推動了農民運動的發展。廣東農民運動由海豐發展到全省,1925年5月1日成立省農民協會。同年毛澤東回湘養病,從事農民運動,在韶山地區建立二十多個鄉農會。農講所畢業學員回湘后,進一步發展了湖南的農民運動。此外,桂、鄂、贛、豫、川、魯、冀、熱、察、陜十省的農民運動也不同程度的發展起來。1926年全國農民協會會員近百萬。
工農運動推動了北伐,北伐開始后,農民運動又大發展。1927年4月全國農會會員一千多萬人,遍及十六省,掀起了以湖南為中心的全國規模的農村大革命。農民不但組織起各級農民協會,而且支援北伐戰爭,為北伐軍帶路、送飯、運輸、救護、掃雷、通訊、慰問、宣傳、參軍參戰,湖南醴陵之役、泗汾之役,農民直接參加作戰。農民打倒鄉村地主劣紳政治勢力,奪取鄉村政權,河南農民攻下確山縣城,成立了縣革命政權。農民還解散地主武裝“民團”等,建立農民武裝自衛軍等作為鄉村政權的支柱。經濟上打擊地主,普遍減租減押,管理糧食,平抑谷價。1927年春后,湖南農民依靠自己的政權開始清丈田畝、插標分田。農民還開展反神權、族權、夫權斗爭,破除迷信,革除惡習,禁煙禁賭,建學校,修道路,著手建設新農村。
農民運動鋒芒直指幾千年封建制度,沖垮了農村封建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統治的根基。一切革命者無不額手稱快。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廖仲愷、鄧演達等是農民運動的堅決支持者。而地主豪紳跑到城里大罵農民運動,和他們有聯系的資產階級、國民黨右派、反動軍官無不視農民運動為洪水猛獸,攻擊農民運動“糟得很”,指責農民運動,無端地給農民加上各種罪名。共產黨內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投降主義者,也跟在這些人后面,“糾正”農民運動的“過火”行動。共產黨中央領導機關不能給農民運動以強有力的領導與支持,革命危急的關鍵時刻不知向何處尋找力量,成為大革命失敗的重要教訓之一。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運動,為1927年以后共產黨領導農民武裝暴動準備了力量,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