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草
作者: 向鳴 【本書體例】
郭憲
郭憲,字子橫,東漢汝南宋(今河南商丘)人,漢光武帝時征拜博士,剛正直言。所撰《洞冥記》全稱《漢武洞冥記》,四卷,志怪小說集。
天漢二年,帝升蒼龍閣,思仙術,召諸方士言遠國遐方之事。唯東方朔下席操筆跪而進。帝曰:“大夫為朕言乎?”朔曰:“臣游北極,至種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龍銜火以照山之四極。亦有園圃池苑,皆植異木異草;有明莖草,夜如金燈,折枝為炬,照見鬼形之物。仙人寧封常服此草,于夜瞑時,轉見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
帝令剉(cuò錯)此草為泥,以涂云明之館。夜坐此館,不加燈燭。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選自《洞冥記》)
公元前99年,漢武帝登上東宮蒼龍閣,一心想知道成仙之術,就召集各位方術之士,讓他們講說別國遠方的事情。只有東方朔離開座位拿著筆跪著向前進言。武帝說:“大夫你為寡人我講點什么?”東方朔說:“臣子我旅游到北極,走到了種火山,那里太陽月亮都照不到,有條青龍口里銜著火炬,用火炬來照亮山的四邊。那里還有園林池沼,都種植著奇異的樹木花草;有種明莖草,夜里看著象金子做的燈,折下草莖點燃,能照見鬼怪的原形。仙人寧封經常吃這種草,當天黑夜深時,反而看到他肚里能透出光亮。這草又叫洞冥草。”
漢武帝讓將洞冥草磋磨研成泥,涂在云明館上。夜里坐在館里,不需要點燈火照明。這草又叫照魅草。用這草做成草鞋穿,可以在水上行走,不會沉下去。
本文記述了東方朔為漢武帝講述他游北極的奇異見聞和洞冥草的神奇靈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末至隋神仙方術盛行的現實。封建皇帝迷信神仙方術,以求長生不老,能長期維護封建統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既自欺,又能欺人,這是當時神仙方術盛行的根源。本文中東方朔為漢武帝講述的洞冥草,“夜如金燈,折枝為炬,照見鬼形之物,仙人寧封常服此草,于夜瞑時,轉見腹光通外。”漢武帝令人采來此草,磨成泥涂在云明館外,夜里不用點燈,做成草鞋穿,在水里不會沉下去。看來漢武帝還是怕死,采用的是逐步實驗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吃進肚里成仙。
用唯物主義觀點來看,神仙方術、洞冥仙草都是些無稽之談。皇帝想啥,奴才就獻啥,奴才獻啥,皇帝就信啥,實也可悲。但從文學角度講,你不能不佩服作者想象奇特有趣,描寫細致生動逼真,是后來發展起來的神話小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