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第六感官說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第六感官說
英國啟蒙運動初期的哲學家、自然神論者夏夫茲博里提出的一種觀點。他從反對經驗主義的美學立場出發,宣傳人天生就有一種審辨善惡和美丑的能力。在《道德家們》等著作中,他稱這種天生的能力為“內在的感官”、 “內在的眼睛”、 “內在的節拍感”等。后來有人把他的這種說法,稱為“第六感官說”。
所謂“第六感官”,是在視聽嗅味觸五種外在感官之外,又增加了個一專門管審辨善惡美丑的“內在感官”。夏夫茲博里認為,雖然審辨善惡美丑離不開視聽等外在感官,但單靠外在感官并不能審辨善惡美丑,審辨善惡美丑的能力來自人的內心。然而這種來自內心的能力還并不是那種經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的理性思辨能力,而是一種不假思索的如同耳目辨別聲音和顏色的直接辨別能力,所以他認為這種能力雖然是“內在”的,但仍然是一種“感官”的能力。
不過“內在感官”畢竟不同于外在感官,外在感官是和動物性相聯系的,而內在感官是和人的理性相聯系的。夏夫茲博里說: “如果動物因為是動物,只具有感官(動物性部分),就不能認識美和欣賞美,當然的結論就會是:人也不能用這種感官或動物性的部分去體會美和欣賞美,他欣賞美,要通過一種較高尚的途徑,要借助于最高尚的東西,這就是他的心和他的理性?!眱仍诟泄倥c外在感官的區別就在于它是來自理性的。那么,這種有別于動物性的理性究竟是什么呢?夏夫茲博里認為這種理性就是人生來就有的道德感和美感,就是人性中固有的善。在夏夫茲博里看來,道德感和美感是相同的,善是美的,惡是丑的,所以人們好善而痛惡,愛美而惡丑。
夏夫茲博里的“第六感官說”就其強調審美能力不是單純的感性能力,而是一種來自理性的感性能力,是有其合理的因素的。但是他把感性活動和理性活動混為一談,硬要設想有“內在眼睛”之類的感官,則是在經驗中無法證明的,它只能導致神秘主義。這種“第六感官說”至今仍有影響,一些當代西方美學家(如費朗西斯·科瓦奇,休·布蘭恩等)在解釋審美知覺的特殊性時,仍重復夏夫茲博里的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