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民俗學
文藝美學研究·民俗學
一門研究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等文化傳承的科學。從世界范圍看,“民俗學” (Folkore)最早建立于英國。美國民俗學會成立于1878年,曾出版《民俗學報》,后改名為《民俗學學報》。1890年創辦《民俗學》雜志。西方民俗學于“五四”前后傳入中國。1920年北京大學成立歌謠研究會,1922年又創立了《歌謠》周刊。在南方, 以中山大學為中心,于1927年創辦了《民俗》周刊。
民俗學研究的范圍大致包括語言習慣、民間文藝、審美趣味、宗教信仰、祭祀儀禮、歲時風俗、衣食住行、社團組織,民間技藝,游藝活動、貿易集市等。凡各族人民歷史地形成的、具有傳承性的一切文化現象、習俗慣例,都是民俗學的研究對象。民俗學的任務是在研究、整理這些傳承文化現象的基礎上,揭示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從而為人類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進步服務。
民俗學與美學、文藝學有密切的關系。民俗學中對各民族的具有傳承性的藝術活動、審美趣味和文化現象的研究,補充并豐富了美學和文藝學的內容。作為文藝學的一個分支的民間文藝學更與民俗學息息相通。同時,民俗學所提供的各民族各地區的民間風俗習慣,又為藝術創作增添了生動豐富的材料,有利于加強藝術作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