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安格爾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安格爾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Dominigue Ingres,1780—1867)法國著名古典主義繪畫大師。1797年入巴黎達維特畫室學習。1806年,安格爾在意大利滯留十八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崇尚藝術的原始風格,認為“藝術發展早期階段的那種未經琢磨的藝術,就基礎而論,有時比臻于完美的藝術更完美。”后來他決定“通過希臘人和拉斐爾的媒介去研究自然”,以古希臘藝術大師和拉斐爾的眼光去觀察再現對象,開辟新古典主義藝術道路。他埋頭致力于藝術創作,不停地把作品送往巴黎展覽會上展出,1824年《路易十三的誓言》作品獲得法國榮譽團勛章。從意大利返回巴黎后,他被選為法蘭西美術學院院士。此時,安格爾已被公認為法國古典主義、 “學院派”的主要代表。在藝術上與新興的浪漫主義形成了尖銳的對立。
安格爾主張: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是藝術創作的規范、藍本,而他自己就是以這種“純真美術的保護人”資格來反對美術的“毀滅者”——浪漫主義提出的藝術原則。安格爾的文藝美學主張主要表現在他的書信與談話中,后來輯為《安格爾論藝術》。他認為繪畫藝術首要的是精確的寫實性,它“取決于作者的豐富的素描知識;撇開絕對的準確性,就不可能有生動的表現。”他論述藝術美,特別強調美以真為基礎,他說: “要把美隱藏在真實之中。” “當它酷似造化到這種程度,以致把它當成自然本身了時,才算達到高度完美的境地。”為了達到這樣的美學理想,安格爾說: “要創造藝術作品,首先應以大自然為典范,并且忠誠地去臨摹它”。 “世界上不存在第二藝術,只有一種藝術,其基礎是:永恒的美和自然。”只有在對自然把握中才能獲得古典藝術的造型美,美寓于自然之中。
與此同時,安格爾主張要對對象的外在形體變化上進行分析,應盡量避免用方形的或帶棱角的輪廓,必須使形體圓潤,因為曲線的柔和,會在人們的視角與心理的感覺上不受任何阻力,而引起舒適的快感。安格爾把繪畫色彩看成是次要成份。他說魯本斯和凡·代克這樣畫家之所以能“娛人耳目”,因為他們是“謊言學派色彩家”。他的著名口號是“藝術的寫實在于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