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坪內逍遙
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坪內逍遙
日本近代文學家、戲劇家、文學評論家、英國文學研究者,早稻田大學教授,文學博士。本名勇藏,后改為雄藏。逍遙是其雅號。
他幼時在私塾讀中國古籍,并受到日本古典文學、戲劇和傳統道德的熏陶,后入外語學校學英語。1883年畢業于東京大學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由于他對江戶時期宣揚封建道德的“戲作者文學”的不滿,因此在大學畢業后的第三年便寫成了《小說神髓》這部宣傳近代文學理論的著作。他還根據他的小說理論,創作了一部叫做《當代書生氣質》的小說。
坪內逍遙還曾就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問題與森鷗外展開討論,成為日本明治文壇上最初的一場文學論爭。
1887年以后,坪內逍遙開始致力于戲劇創作和演劇活動,并從事文學人才的培養和戲劇改良運動。這期間,他創建了早稻田大學文學科,創辦了文學雜志《早稻田文學》,發表了歷史劇《一葉梧桐》。1909年,他譯完《莎士比亞全集》40卷,后又以二十余年時間完成第二次新譯,成為聞名世界的莎士比亞研究者。1928年,為慶祝坪內逍遙70壽辰,并表彰他在戲劇方面的卓越成就,在早稻田大學內為他建立了戲劇博物館。
坪內逍遙作為日本近代文學的開拓者,以其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杰出貢獻,在日本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著述收在《逍遙選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