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孫過庭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孫過庭
初唐人,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和書法藝術理論家。
孫過庭所著《書譜》二卷,僅存上卷及序。其序由他手書草體真跡行世,其理論博雅能文,妙盡其趣;其字跡俊拔剛斷,為世所寶,堪稱“書文雙絕”,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書法藝術論著。
從這篇《書譜》序言中看出,孫過庭原來計劃寫六篇書譜正文,或并未成文,或已經散佚,現僅存此篇序言。這篇序言,已能概括出書法藝術的要言妙道, 立論精粹,行文清晰。后世既然得不到正文,世人便早已直稱此序為《書譜》。
《書譜》論及了書法源流、書體特點、書品標準、學書經驗及流派利弊等幾方面內容。它是對于以往書法藝術實踐及其理論的概括和總結,是中國書學史上的重要建樹之一。其中對書體特點、學書經驗等方面的論述對后世發生著深遠的影響。
《書譜》在談了“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的源流之后,對于“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 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等等異彩紛呈的書法藝術美感特色,及其成敗得失,都做了比較中肯而精到的論述。尤其是對于真、草、行等不同書體特征及其本身規律、相互關系,卻做了比較深透的闡述。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等,已成后世定論。在書法創作上,孫氏提出“五合、五乖”的原則, “合則流媚,乖則雕疏”,這對后世書法創作無疑極富有啟迪意義。
在具體創作方法上,孫氏又提出“執、使、用、轉”四法,目的是“舉前賢之未及,啟后學于成規”, “披卷可明,下筆無滯”,以“會古通今”。可惜的是僅從序言上看,此四法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在書法創作經驗談上,孫氏也多有警策之論,如“心不厭精,手不忘熟”, “粗舉綱要,隨而授之,無不心悟手從,言忘意得”, “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比比中肯的經驗之談,足資后世借鑒。此外在論述迅速快慢等技法上也不乏要言妙旨,并反映了孫氏具有樸素的唯物觀點。
《書譜》也有不足之處,有些地方由于詞藻過甚,反倒有言不盡意之處。盡管如此,它在書法理論史上的地位是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的。孫氏對后來的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都有較大的影響。僅清代,如笪重光、馮武、包世臣等,在書法藝術理論上雖都各自有所建樹,但都明顯受到孫氏《書譜》的影響和啟迪。 《書譜》在整個中國美學發展史上也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