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是中唐時期的一次現實主義詩歌運動,其倡導者是白居易,元稹等詩人也積極響應。新樂府運動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改造。“新樂府”一名是由白居易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歌。初唐時期,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已有少數詩人如長孫無忌、劉希夷等,另立新題,雖名曰樂府,卻不用來配樂歌唱。這類樂府至杜甫而大有發展,杜甫的《悲陳陶》、《哀江頭》、《兵車行》、《麗人行》等,用樂府詩的體制描寫時事,做到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至中唐,張籍、王建、李紳等都創作新樂府詩,發揚杜甫的因事立題的傳統,揭開了新樂府運動的序幕。張、王等詩人都以大量的新樂府詩著稱于世。經過元結、顧況的努力,發展到白居易、元稹時,就形成了這次現實主義的詩歌運動。
安史之亂后,唐王朝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矛盾加劇,于是有些詩人出來提倡用新樂府諷諭現實,反映民生疾苦,這是新樂府運動產生的重要原因。白居易在他的《新樂府序》中提出了新樂府的創作綱領,強調繼承和發揚《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使詩歌創作更緊密地聯系現實生活,為這次詩歌運動指出了前進和發展的方向。
新樂府運動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學革新,它造就了一批關心現實、關心人民的詩人,總結了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使唐代詩歌在健康的道路上得到了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