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選二)·范成大》原文與賞析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六十一歲在石湖養病時寫的田園詩《四時田園雜興》,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作者在這些詩中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不同于歷來那些寄寓隱逸思想的山水田園詩。這里選錄的是兩首有關兒童情趣的詩。
這首詩寫小孩子學著大人在桑陰下種瓜的行動,表現他們雖然年幼無識,還不懂得稼穡的艱難,可是耳濡目染之中,也學著種瓜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村莊中的兒女都很早學會管理家事,支撐門戶。他們成為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而且耕作很是辛苦“晝出耘田夜績麻”,男耕女織,早晚不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孫兒們自然也不會去讀書作文,調琴理瑟,跟著大人到田野里勞動。他們的游戲也就變成了傍著桑陰學種瓜了。
作者的意圖在于寫童孫雖然未解耕織,可是卻去學了種瓜,看來好象在于稱贊小孩子懂事,其實這恰恰反映了一種令人辛酸的現實,不懂事的小孩子卻要去做不該他們現時做的事,居然還感到有趣味,豈不違背了通常的人情。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并不完全是寫農家樂,象“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就反映了剝削制度下的慘痛生活。因此,我們如果把童孫的學種瓜只看作是小孩子的趣事,而不能體味其中的酸苦,那就失之于淺表了。
靜看檐蛛結網低, 無端妨礙小蟲飛。
蜻蜓倒掛蜂兒窘, 催喚山童為解圍。
這也可以說是首寫兒童生活情趣的詩。小孩子呆呆地在屋檐下看著蜘蛛網,忽然看到蜻蜓飛來給“倒掛”在網上,蜜蜂也給蛛絲纏住了,于是他連忙大聲喊山邊的大孩子來為蜻蜓、蜂兒解圍。
這個小孩子出于他天真善良的心理,同情被害者,因而要救援蜻蜓和蜂兒。可是他自己不敢上前,便“催喚山童為解圍”。他內心急切,急呼猛喊,窘迫不堪。詩人抓住這一智窮情急的鏡頭,活畫出兒童的生動形象,使詩頓覺稚趣充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