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婦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織婦詞
元稹
【原文】
織婦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1]。
蠶神女圣[2]早成絲,今年絲稅[3]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4]。
征人戰苦束刀瘡,主將勛高換羅幕[5]。
繅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6]苦難織。
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7]嫁不得。
檐前裊裊[8]游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
羨他蟲豸解緣天[9],能向虛空織羅網。
【注釋】
[1]蠶經三臥行欲老:蠶有眠性,蠶種三臥之后進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結繭。古織婦往往亦為蠶婦,所以要提前做準備。
[2]蠶神女圣:古代傳說黃帝妃嫘祖是第一個發明養蠶抽絲的人,民間奉之為蠶神。
[3]絲稅:唐代紡織業極為發達,荊、揚、宣、益等州均設置專門機構,監造織作,征收捐稅。
[4]戎索:本義為戎法,此處引申為戰事。
[5]羅幕:即絲羅帳幕。
[6]變緝:變動絲縷。撩機:撥動織機。
[7]挑紋:挑出花紋。
[8]裊裊(niǎo):搖曳、飄動的樣子。
[9]天:天性。
【作者介紹】
元稹(779-831年),唐代詩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舉明經科,貞元十九年(803年)舉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后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軍節度使任所。
元稹與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平淺明快中呈現麗絕華美,色彩濃烈,鋪敘曲折,細節刻畫真切動人,比興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傷于浮艷,故有“元輕白俗”之譏。有《元氏長慶集》60卷,補遺6卷,存詩830余首。
【賞析】
此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為《樂府古題》十九首之一。雖然屬于“古題”,卻合乎白居易對新樂府的要求。即“首句標其目”,開宗明義;“其辭質而徑”,讀者易曉;“其事核而實”,采者傳信;“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
此詩以荊州首府江陵為背景,描寫織婦被剝削被奴役的痛苦。其中“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兩句,說的是為了能夠完成“挑紋”的精美織品,竟然導致兩個女兒終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劇。全篇僅一百一十字,語言簡練,卻層次豐富,顯得意蘊深厚,十分耐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