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
【題 解】
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說,寫的是一個屠戶歸途遇狼的故事。作者通過屠夫懼狼、御狼到殺狼,展示了人和狼的斗爭過程,表現了狼貪婪、狡詐而愚蠢兇惡的本性,并且告訴人們:對于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文寫屠戶與狼斗智斗勇,以刀劈狼首,擊斃兩狼的故事。文章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揭露了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這個故事啟示人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堅決斗爭,不能妥協讓步,更不能對其抱任何幻想。
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先寫屠戶遇狼、懼狼,幻想通過用幾塊骨頭把狼打發走,但“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接下來寫屠戶御狼,“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屠戶便“奔倚其下”,“弛擔持刀”,這樣可以避免兩面受敵,這是情節的進一步發展。這時的屠戶已知狼是不會改變吃人的本性的,只有和它斗爭才能脫身。最后屠戶用智慧和勇氣,抓住有利時機,奮起殺敵,先后刀劈兩狼。
本文的語言十分精練傳神,借助動作、神態的描寫,刻畫了鮮明生動的形象。如“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生動地表現了狼的貪婪和兇狠,“犬坐”、“徑去”、“目似瞑,意暇甚”等詞形象地寫出了狼的狡詐本性。 “弛擔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等動作表現了屠戶的勇敢。而如“野有麥場”、“積薪其中”、“苫蔽成丘”等詞語,則具體描述了人與狼斗智斗勇的場景,使人如身臨其境。
文章結尾一段議論深刻有力,“止增笑耳”一句,入木三分地譏諷了狼的愚蠢。學習本文,我們可以看到蒲松齡不愧是駕馭語言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