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登北顧樓》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蕭衍
登北顧樓
歇駕止行警,迴輿暫游識。
清道巡丘壑,緩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腸轉相逼。
歷覽窮天步,矖矖盡地域。
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
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
舊嶼石若構,新洲花如織。
作者簡介 蕭衍(464—549年),即南朝梁代開國君主梁武帝。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武進西北)人。青年時曾以文學游于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以后任過將軍、刺史。繼而乘齊內亂,起兵奪取政權,502年在建康即帝位,立國號為梁。在位四十八年,廣建寺院,力弘佛教,長于文學、樂律、書法,遺著二百余卷,明人輯有《梁武帝御制集》。
題解 北顧樓在今江蘇鎮江市東北江濱的北固山上,此地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因名北固。據《梁書》載:梁武帝于大同十年登京口(今鎮江)北固樓,北覽長江壯麗景色,乃更名北顧山,樓亦因之為北顧樓。此詩寫于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
簡析 蕭衍與前面入選本詩集中的江淹、范云、謝朓等同為竟陵八子,擅長詩文。當了皇帝之后也不廢風雅,《登北顧樓》詩氣勢闊大,不事雕琢而清新曉暢,但有景無情的缺失難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