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調·董文友》原文與賞析
董文友
奴年兩七。比陶家八八、李家七七,風情仙韻知難并,自思量,可及十分之七。卻似天孫、幾望斷新秋初七。正閑看北斗,遙掛闌干,云邊橫七。空有琴絲五七,更詞名八六,歌名一七。奈唱回殘月曉風,難說與、韋曲才人柳七。簡點春風,已花信今番六七。怕年華都似、頃刻開花殷七。
這首詞怪在“以七字為韻”。全詞二十一句,押韻的十句都是“七”字。“七”為數詞,又為仄聲,以此為韻,且一韻(字)到底,是頗費心計的。
詞的內容系寫一個十四歲(兩七)的少女,自恃年輕貌美,才華橫溢,可是空閨待字,才郎難得,眼看斗轉星移、花開花落,頗嘆年華易逝,青春不再,表現了少女傷春的情懷。
這位少女感到自己正當年華,雖比不上陶家、李家女兒的風韻,可也夠得上她們的十分之七。她希望如那天孫星(織女星)于七月七日與牛郎相會,可是只見到北斗七星橫于云邊,佳期又過,佳人仍杳。空自在那里理絲弦彈哀音,以《八六子》等情詞以遣懷。徒然唱著“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曼詞,但沒有柳永(柳七)一樣的風流才子欣賞。眼看著春已老,花將殘,歲月無情催人老,就怕自己的年華亦如那鮮花褪色凋零。詞的內容不見得如何精妙獨詣,這種傷春悼紅之作頗為常見,只是通篇以“七”為韻則不是垂手可得。
“奴年兩七”, 由“二八”年華而來,為了協“七”韻而將“八”改為“七”。“李家七七”、“十分之七”, 尚可湊泊,“云邊橫七”與“北斗”相應,“琴絲五七”與“歌名一七”相合,“柳七”與《雨霖鈴》詞相適,“花信六七”和“花開殷七”相諧,便不易為。因此徐釚說這首詞“雖具慧心巧舌,然此體亦不必效顰也”(《詞苑叢談》)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