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詩經》》原文與賞析
《詩經》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 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詩序》說:“《豐年》,秋冬報也。”也就是說這是秋收后報祭鬼神的樂歌。古人于收獲之后,為報鬼神的庇佑,舉行祭奠,借以娛神,并喜慶豐收。
詩的起句即直言“豐年多黍多稌”,“稌”指稻子。接著敘述稻麥之“多”,高廩,指高高的庫房。“萬億及秭”,《毛傳》:“數萬至萬日億,數億至億曰秭。”“廩”,先言其高,再說其多,由倉庫的高大眾多,應前句的兩個“多”字,給人以“豐年”的實感。“為酒為醴,烝畀祖妣”,“醴”也是酒,是一種甜酒。“烝”,進。“畀”,予、與。這句的意思是糧食釀成了美酒,進獻給先祖先妣。以酒祭祖,既是酬鬼神,也是祈保佑。“以洽百禮,降福孔皆”,“洽”是匯合的意思。匯合各種禮節。“孔皆”,“皆”,嘉。孔嘉,猶言很好。對祖先備禮隆祭,他也就很好地降福于大家了。
古人從事農業生產,多受自然力的支配,希望風調雨順,因此常認為天神、祖先在冥冥之中起著作用。當獲得豐收之后,他們便認為有神佑鬼護的緣故。從《豐年》的祭辭來看,可見古代人們的這種天真樸素的意識,也可見當時農業生產的狀況。“亦有高廩,萬億及秭”,雖帶有夸張色彩,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農業發達、收獲豐足的現實。本詩雖然簡短,可是結構嚴謹,含意豐富。先寫豐收以酬祖妣的“降福”,后寫“降福”意為祈求更大的豐收,因果判然,勾連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