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金昌緒》原文與賞析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詩貴質高, 不在數多。固然有的詩人一生詩作眾多,其中不乏佳作,也有的人一生苦吟,終不成大家。開元時詩人金昌緒《全唐詩》中僅錄存其詩一首。就這么一首,便使它留傳至今,得到詩評家的交口贊譽,和廣大讀者的由衷喜愛。
首先,此詩語意高妙。閨中婦女思念在外征戰的丈夫,夢縈魂牽,屬于常情,而此詩卻以制止鶯啼的特定情節來抒寫,別出心裁。賀裳說:“金昌緒‘打起黃鶯兒’云云,令狐楚則曰: ‘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自在遼西。’張仲素更曰: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或反語以見奇,或尋蹊而別悟。”(《載酒園詩話》)令狐楚寫夢醒之后,夢中情景依稀在目前,張仲素則寫白天勞動時,還在追憶著夢中景象,都是曾經入夢,追懷著夢,回味著夢。金昌緒所寫,則是寫夢前,心想入夢,身不得到遼西,“唯夢中得到遼西,則相見無期可知”,“不怨在遼西者之不得歸,而但怨黃鶯之驚夢,乃深于怨者。”(李锳《詩法易簡錄》)這正是此詩語意高妙處。
其次,句法圓緊。此詩意連句圓,眾口一辭。張端義說:“作詩有句法,意連句圓。 ‘打起黃鶯兒’云云, 一句一接,未嘗間斷。作詩當參此意,便有神圣工巧。”(《貴耳集》)王世貞也說:“其句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起結極斬絕,而中自紆緩,無余法而有余味。”(《藝苑巵言》)宋宗元也說:“真情發為天籟,一句一意,仍一首如一句。”(《網師園唐詩箋》)此詩之所以能如此句法圓緊,全在于意念上蟬聯不輟,語句上勾連環扣。鶯與啼互應,“打起”與“莫教”連續因果,鶯啼,又是不得入夢,不得到遼西的因,則使鶯莫啼,想夢入遼西之意深蘊其中。兩個“啼”字,緊緊銜接,更使前后粘貼無罅。這樣,全詩便渾然一體,骨連脈通,一氣貫注了。
從這首詩可見,詩貴情真,又重語明。全篇天然白描,毫無矯飾之態,亦乏濃墨重彩,可是真情流露,沁人肺腑,確是唐詩中不可多得之作,無怪乎詩人僅賴此一詩,即得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