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金兵占據中原時,辛棄疾投入山東義兵抗金,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歸南宋,歷任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建康府通判等職,后更任過湖北、湖南、江西、兩浙東路等處安撫使。一生以恢復為志,整軍經武,廉政愛民。擅長填詞,時人稱之為“詞中之龍”。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現存詞600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題解 “水龍吟”,詞牌名,出自李白詩句“笛奏龍吟水”,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該詞為詩人登建康賞心亭時所作。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簡析 此詞系辛棄疾登臨建康賞心亭北望中原,有感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全詞由寫景進而抒情,情景交融,將內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格調沉痛悲憤而又激昂慷慨,盡顯辛詞豪放之風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