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猛虎行
李白
【原文】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1]。
旌旗繽紛兩河道[2],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3],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4]。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5]。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6]。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7]。
有策不敢犯龍鱗[8],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9]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10]。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11]世莫知。
三吳邦伯[12]多顧眄,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13]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佇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14]。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注釋】
[1]隴頭:即隴山。淚下不為雍門琴: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孟嘗君涕淚漣漣,曰:“先生之鼓琴,令文(孟嘗君名)若破國亡邑之人也。”
[2]兩河道:指唐代的河北、河南兩道。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于范陽,河北、河南諸郡相繼陷落。
[3]秦人:指關中的百姓。燕地: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帶,是安祿山叛軍的根據地所在。
[4]一輸一失:“一輸”指的是高仙芝、封常清之??;“一失”指的是唐玄宗在戰略上的重大失誤。朝降夕叛:指的是河北諸郡紛紛起來抗擊安祿山,但不久失事,原來抗擊安祿山的人又都歸降了安祿山。幽薊:幽州、薊州,泛指河北一帶。
[5]巨鰲(áo):指安祿山。魚龍:指百姓。
[6]“朝過”二句:說的是張良、韓信的故事。秦國消滅韓國,張良因為他的先人五世輔佐韓國,立志為韓報仇,就盡散他的家產,以求刺客。得到一個力士,用鐵錘擊秦始皇于博浪沙,因失誤沒有擊中。黃石公曾在下邳傳授張良兵法。韓信曾寄食于淮陰下鄉南昌亭長家,他的妻子為亭長所辱。韓信封為楚王后,召見下鄉南昌亭長,曰:“公,小人也,為德不足?!?/p>
[7]棲棲:惶惶不安。青云:志向遠大的人。
[8]犯龍鱗:指觸怒君主。
[9]掣鈴:唐代時官府多懸鈴于外,出入則牽鈴以通報。
[10]六博:玩耍的博戲。床:坐具。
[11]心藏風云:懷藏不平凡的志向與才能。
[12]邦伯:周代官名。此指地方長官。
[13]攀龍附鳳:隨皇帝建功立業。
[14]槌牛:殺牛。撾鼓:擂鼓。
【賞析】
這首《猛虎行》是李白在避安史之亂途中贈給書法家張旭的詩作。至德元年(756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亂,離開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書法家張旭于栗陽(今江蘇溧陽),作此詩以贈張。這首詩敘述安祿山攻占東都洛陽,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詩人眼見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靈涂炭,自己憂心如焚的思想感情。
全詩可分三段:開頭十二句為第一段,敘述安祿山攻占東都洛陽,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詩人眼見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靈涂炭,憂心如焚的思想感情;中間十八句為第二段,借張良、韓信未遇的故事,抒發詩人身遭亂世,不為昏庸的統治者任用,雖胸懷匡世濟民之術也無處施展,無奈隨逃難的人群“竄身南國”的感慨;最后十四句為第三段,先盛贊張旭的才能和為人,再寫在溧陽酒樓和眾賓客及張旭飲宴的情景,最后寫自己欲釣鰲東海的胸襟和抱負,表達自己壯志未已,伺機報國立功的思想。此詩完全不受古樂府的傳統束縛,句式已經徹底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歌行體,結構也頗具匠心,堪稱唐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