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題 解】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jīng)過貧困、挫折的磨煉,終于擔任重大任務的人的事例,說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fā)有為。接著,作者從人的發(fā)展和國家的興亡這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jié)論。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本篇短論通過事實和多層論證,闡明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它啟示我們: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以對方為存在條件,雙方相互對立地處于一個統(tǒng)一之中。沒有錯誤,就不會有正確;沒有挫折,就不會有成功;沒有遇到艱難困苦,就不會戰(zhàn)勝困難而獲得成功;沒有滅亡的威脅,就不會有求生存、發(fā)展的迫切要求。古往今來,大至一個國家的興衰,小至一件事情的成敗,莫不如此。
為了表現(xiàn)這個主題,孟子采用了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jié)合的寫法,開頭一段先舉出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等六個人的事例;接著歸納出“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與文章中心緊密聯(lián)系的觀點;再從這個觀點引申下去,提出人們?nèi)菀桌斫獾摹⒏鼮榻咏行恼擖c的“人恒過……國恒亡”這層意思。接著,由這個道理歸結(jié)出中心論點,即“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的結(jié)論。這樣有事實根據(jù)、有理論說明,所得出來的論點就使人信服;這樣逐層推論,文章也顯得緊湊而完整。
另外,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文章具有不可遏止的氣勢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如開頭一段六個人的事例,全用排比句式,不用一個散句,既簡練含蓄,又有力地醞釀出了全文的氣勢,有“一石擊起千層浪”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