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
【題 解】
《口技》節(jié)選自林嗣環(huán)的《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fā)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這種技藝能同時發(fā)出各種音響,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要用帷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帷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而現(xiàn)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fā)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動作、手勢。
【注釋翻譯】
鑒賞分析
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fā)出的各種聲響、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以及聽眾對此的各種反應(yīng)。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災(zāi)之中。傳神之處在于三個層次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口技模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nèi),由內(nèi)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yīng),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本文在正面記敘時,以較多的篇幅刻畫描寫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如:“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又如寫火災(zāi)場面時,文中寫道:“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作者把藝人口中發(fā)出的各種聲音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繪聲繪色,逼真?zhèn)魃瘛S纱丝梢姡疚脑谡婷鑼懛矫娲_有其“善畫聲”的獨到之處,也符合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側(cè)面記敘時,重在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yīng),描寫他們的神情態(tài)度隨著表演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說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xiàn)生活的高超能力。寫聽眾的反應(yīng)也使文章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文章開始與結(jié)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與表演內(nèi)容中所模擬的“百千齊作”之聲形成對比,這也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而全文僅300多字,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文字簡練暢達的特點。例如“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又如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xiàn)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像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fā)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xiàn)時間的推移,用詞變化多樣,不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