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巫山高
無名氏
【原文】
巫山[1]高,高以大;淮水深,難以逝[2]。
我欲東歸,害梁不為[3]?
我集無高曳[4],水何梁湯湯回回[5]。
臨水遠望,泣下沾衣。
遠道之人心思歸,謂之何[6]!
【注釋】
[1]巫山:在四川、湖北兩省邊境。北與大巴山相連,東北、西南走向。長江穿流其間,成為三峽之一巫峽,沿岸有巫山十二峰。
[2]淮水:即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東流經河南、安徽等省到江蘇入洪澤湖。洪澤湖以下,主流出三河經高郵湖由江都縣、三江營入長江。以:表并列的連詞,“且”的意思。逝:原來指水流,這里指渡過。
[3]害:發語詞,為什么的意思。梁:表聲,無義。下“水何梁”同。
[4]集:停止。高曳:高,指竹嵩。兔:指楫,劃船用的槳。
[5]湯湯(shāng shāng):水流大而且急。回回:水流回旋的樣子。
[6]謂之何:有什么辦法呢?
【作者介紹】
作者不詳。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遠在他鄉的人思歸之詩。詩謂山高水深,欲歸無由,而著重寫水深,謂無有橋梁,無有好的舟船,無法過渡,只好臨水遠望,泣下沾衣。辭章抒發遠行人的愁思,甚是真切動人。
開頭四句即寫山之高大,水之深遠。接下四句,寫沒有橋梁,沒有可供渡河的舟船,無法渡河。最后五句寫渡不了河,欲歸不得,只能臨水興嘆,暗自傷心落淚。遠行人思歸心切,無可奈何!
這首詩題為《巫山高》,原是寫旅愁的樂府歌曲,多半用以抒寫游子思歸之情,后世擬作則因楚襄王故事轉寫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