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惡跡文言文翻譯注釋及道理
《畏影惡跡》選自《莊子·漁文》。
1、文言文
人有惡跡而去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2、翻譯
一個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腳印,想擺脫它們,便快步跑起來。可是跑得越快,腳印越多;影子追得越緊。他自己認為還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累死了。 這個人不知道在陰暗的地停下來,就不會有影子;靜止不動,就不會有腳印,可悲呀,真是太愚蠢了!
3、注釋
(1)舉:抬起
(2)數:頻繁
(3)尚:還
(4)遲:慢
(5)甚:很
5、道理
要解決問題,首先必須懂得什么是事情的根本,不抓根本而抓枝節,絕對不可能解決問題,反倒會被問題壓倒。
人往往因為無知和愚蠢,做事與愿違的事情;如果不做,反而更能接近自己的目標。
4、畏影惡跡的意思
畏影惡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世上沒有鬼,猜疑過了頭,就會疑神疑鬼,比喻為人愚蠢,不明事理。
6、作者簡介
莊子 ,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繼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并稱為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