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白洋潮》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白洋潮原文及翻譯、注釋及拼音版,一起來看看吧。
白洋潮原文
《白洋①潮》
故事②,三江③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④八月,吊朱恒岳⑤少師至白洋,陳章侯⑥、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⑦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⑨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⑩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后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熗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白洋潮翻譯
按照以往的慣例,三江口其實沒有海潮可看。午后就有人在那里喧鬧:“今年會悄悄地漲潮。”年年都是這樣。
崇禎十一年八月,我前往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師,陳章侯與祈世培和我一同前往。海塘上有人呼喊著去看海潮,我急忙跑過去,他倆一會兒也到了。我們站在海塘上,看見潮頭像一條線一樣,從海寧往這里涌來,直奔海塘上。潮水稍微靠近的時候,就像千百群小鵝被驅趕而來,張開翅膀驚惶地撲飛。漸漸逼近的時候,泡沫噴涌,浪花像冰花一樣圖被踢得四處飛濺,如同百萬頭雪獅鋪天蓋江、長驅而下,好像有怒雷在鞭策它們,千萬頭雪獅迅速奔跑,爭先恐后。潮水再逼近一些,好像被颶風逼迫而來,那架勢好像要拍打著堤岸涌上來。觀看海潮的人害怕地往后倒退,跑到海塘下面躲避。海潮到達海塘,拼盡全力一搏,海水沖擊噴射,濺起水花高達幾丈,看潮的人身上都被濺濕了。海潮旋轉翻騰向右邊涌去,被龜山擋住,水勢更加強烈,水聲更加轟響,好像用大炮炸毀大龍湫一樣,半空中水花像雪花一樣飛舞。觀看的人為之驚異眩目,坐了半天,臉色才開始慢慢恢復。
先輩曾告訴我:浙江的海潮是從龕山和赭山開始翻涌奔騰而起的。白洋離這兩座山很遠,潮頭卻更大,這是什么原因呢?
白洋潮注釋
(1)白洋:鎮名,在浙江紹興城西北三十里。
(2)故事:舊例,舊俗。
(3)三江:即三江口,在錢塘江南岸海濱。
(4)庚辰: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
(5)朱恒岳:即朱燮元,字懋和,號恒岳,山陰(今紹興)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至少師。
(6)陳章侯:即陳洪綬,字章侯,浙江諸暨人。明清之際書畫家。祁世培:祁彪佳,字弘吉,號世培,浙江山陰人。天啟三年(1623年)進士。官至蘇松府巡按。清兵陷江南,絕食投池而殉。陳、祁二人均是張岱的好友。
(7)遄:疾速。
(8)海寧:明代縣名(今海寧市),南臨杭州灣。
(9)擘翼:張開翅膀。
(10)蹴起:蹦跳。
(11)鏃鏃:同“簇簇”,簇擁貌。
(12)辟易:驚退。
(13)礴:撞擊。
(14)龜山:即白洋山,在紹興西北五十里,濱海。
(15)龍湫:雁蕩山大瀑布。
(16)龕、赭兩山:龕山在今杭州市蕭山區東南,赭山在海寧市西南,二山對峙,扼錢塘江入海口。漱激,沖刷激蕩。
白洋潮原文帶拼音版
《 白bái洋yáng潮cháo 》
故gù事shì , 三sān江jiāng看kàn潮cháo , 實shí無wú潮cháo看kàn 。 午wǔ后hòu喧xuān傳chuán曰yuē :“ 今jīn年nián暗àn漲zhǎng潮cháo 。” 歲suì歲suì如rú之zhī 。
庚gēng辰chén八bā月yuè , 吊diào朱zhū恒héng岳yuè少shào師shī至zhì白bái洋yáng , 陳chén章zhāng侯hóu 、 祁qí世shì培péi同tóng席xí 。 海hǎi塘táng上shàng呼hū看kàn潮cháo , 余yú遄chuán往wǎng , 章zhāng侯hóu 、 世shì培péi踵zhǒng至zhì 。
立lì塘táng上shàng , 見jiàn潮cháo頭tóu一yī線xiàn , 從cóng海hǎi寧níng而ér來lái , 直zhí奔bèn塘táng上shàng 。 稍shāo近jìn , 則zé隱yǐn隱yǐn露lòu白bái , 如rú驅qū千qiān百bǎi群qún小xiǎo鵝é擘bò翼yì驚jīng飛fēi 。 漸jiàn近jìn , 噴pēn沫mò濺jiàn花huā , 蹴cù起qǐ如rú百bǎi萬wàn雪xuě獅shī , 蔽bì江jiāng而ér下xià , 怒nù雷léi鞭biān之zhī , 萬wàn首shǒu鏃zú鏃zú , 無wú敢gǎn后hòu先xiān 。 再zài近jìn , 則zé颶jù風fēng逼bī之zhī , 勢shì欲yù拍pāi岸àn而ér上shàng 。 看kàn者zhě辟bì易yì , 走zǒu避bì塘táng下xià 。 潮cháo到dào塘táng , 盡jìn力lì一yī礴bó , 水shuǐ擊jī射shè , 濺jiàn起qǐ數shù丈zhàng , 著zhù面miàn皆jiē濕shī 。 旋xuán卷juǎn而ér右yòu , 龜guī山shān一yī擋dǎng , 轟hōng怒nù非fēi常cháng , 熗qiàng碎suì龍lóng湫qiū , 半bàn空kōng雪xuě舞wǔ 。 看kàn之zhī驚jīng眩xuàn , 坐zuò半bàn日rì , 顏yán始shǐ定dìng 。
先xiān輩bèi言yán : 浙zhè江jiāng潮cháo頭tóu , 自zì龕kān 、 赭zhě兩liǎng山shān漱shù激jī而ér起qǐ 。 白bái洋yáng在zài兩liǎng山shān外wài , 潮cháo頭tóu更gèng大dà , 何hé耶yé ?
白洋潮作者張岱簡介
張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一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出生于仕宦世家,早年過著富裕的生活,喜愛游山玩水,通曉音樂戲劇。明亡后張岱曾參加抗清斗爭,見大勢已去,才隱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不做清朝的官。張岱在散文上的造詣高,體裁廣,文字清新,能把大量民間口語融入到散文之中。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嬛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