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逐高繚文言文翻譯 晏子逐高繚的思想意義
【文言文】
高繚①仕于②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諫曰:“高繚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③,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④之人也。四維之⑤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⑥吾過,是以逐之也。”
【翻譯】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他的隨從規勸晏子說:“高繚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沒有給他職位,還要辭退他,這是道義允許的嗎?”晏子說:“我是一個卑微的人。通過各方支持來輔助才能穩固,才能立國。現在高繚這個人侍奉了我三年,卻從來沒有糾正過我的錯誤,這就是我辭退他的原因。”
【注釋】
①高繚:晏子的屬臣。
②仕:舊稱做官為仕。
③爵位,君主時代,貴族封號等級,有公、侯、伯、子、男五級。
④仄陋。仄,狹小。陋,鄙淺。這里指卑微。
⑤四維。維,維系,引申為輔助。四維,是系在魚網四角或車蓋四方的大繩。魚網和車蓋有了四根大繩撐張,穩固而安全。晏子所稱“四維之然后能直”,是指四邊都穩固了,才能正直。境內都安全了,才能立國。至于《管子·牧民》所謂的禮、義、廉、恥四維,是為人四德。晏子自稱仄陋之人,需要有人像張網之繩,幫他撐張立國之網。他把高繚看做協助穩固事物的大繩。
⑥弼:糾正。
【晏子逐高繚的思想意義】
晏子逐高繚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歷史故事,其核心思想為“在其位,謀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繚侍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辭退,這說明晏子是一個處事賞罰分明的人。
要敢于說話,不能因為別人是自己上級,就畏于權勢而不敢進言;一個人沒有利用價值是不行的,高繚不能指明晏子的短處,晏子認為高繚給自己帶不來進步,留下沒什么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