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幾仲書文言文翻譯|道理 答李幾仲書文言文閱讀答案
《答李幾仲書》是由北宋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寫給李幾仲的一封勸勉信。
【文言文】
昨從東來,道出清湘,八桂之間,每見壁間題字,以其枝葉,占其本根,以為是必磊落人也。問姓名于士大夫,與足下一游歸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氣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識足下面耳。
今者乃蒙賜教,稱述古今,而歸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傾囷倒廩,見畀而不吝。秋日樓臺,萬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風,照以海濱之月,而詠歌呻吟足下之句,實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
庭堅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責。雖蚤知從先生長者學問,而偏親白發,不得已而從仕。故少之日,得學之功十五,而從仕之日,得學之功十三。所以衰不進,至今落諸公之后也。
竊觀足下天資超邁,上有親以為之依歸,旁有兄弟以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聰明,若刻意于德義經術,所至當不止此耳。非敢謂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眾賢之間;但為未及古人,故為足下惜此日力耳。
天難于生才,而才者須學問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則不得歸怨于天也。世實須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嘗以世不用而廢學問;其自廢惰歟,則不得歸怨于世也。
凡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時聞天下長者之言也,足下以為然,當繼此有進于左右。秋熱雖未艾,伏惟侍奉之慶。龍水風土比湖南更熱,老人多病眩,奉書草草。唯為親為己自重。
【翻譯】
以往從東面一路而來,途中經過清湘,八桂之間,常見壁間有您的題字,從您字的枝葉筆畫,推測您個人本質,認為寫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向士大夫們問寫字人的姓名,和您有過一面之緣的都說:“這是個少年然而很老成?!本瓦@樣過了一年,很是遺憾沒有當面認識您罷了。現在竟然承蒙您的賜教,文章里稱頌古今人物,而又推重我這個不才之人,又不吝惜把平生最得意的文章全拿出來給我看。秋天的樓臺上,什么事都不想,吹著微風,迎著海濱的月光,這時來吟詠您的詩文,實在可以激發我的衰退而增長我的智慧啊。太幸運了!庭堅我小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吃的穿的都很窮困。又要負責弟弟和妹妹生活和婚嫁。即使知道應該早些向先生請教學習知識,然而母親老邁,不得已就先做了官。所以年輕的時候,能夠在學習上用的功夫不過十分之五,而做了官的時候,能夠學習的功夫就有十分之三了。所以我的學問就衰退不進步,至今落后在各位之后了。
我私下看您的天資超強,上有雙親可以依賴,旁邊又有兄弟可以幫助,年齡還沒有到三十歲,耳聰目明,如果在道德和學問上多下些功夫,所達到的高度不僅僅是這樣吧。不是敢說您現在所擁有的成就,不值得在眾豪杰眾稱賢,但還是沒有達到古人的高度,所以為您的時光和功力感到惋惜啊。
上天很難生就一個人才,而人才必須經過學問的研究琢磨,來成就晚成之器,那些不能成就的人,就不能歸怨上天了。世間真的需要人才,然而人才不一定都被重用,有道德的人不因為世間不重用而荒廢學問,那些自己頹廢懶惰的呢,就怨不得這個世道了。以上和您說的這些話,都是我在朝堂上聽那些長者說的,您如果認為是對的,應當繼續這樣相比自己有進步。秋天的余熱沒有停止,我為您能侍奉長輩而慶幸。龍水的天氣比湖南更熱,老人多易犯頭暈病,草草寫這書信,希望您為親人為自己多保重。
【道理】
《答李幾仲書》是一封勸勉后輩的社交信。李幾仲是一個小有成就但又很自負的年輕人,他給黃庭堅寫信,并附上自己得意的文章,既是求教,也有炫耀之意。要勸勉這樣一個有些自傲的年輕人,黃庭堅是花了一番功夫的的:其主要手段就是明褒實貶。文章措辭得體,語氣委婉。
《答李幾仲書》告訴了我們:當我們有所成就后,不能自負,不要怨天尤人。做人應該勤奮學習,以前人為榜樣,超越前人。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中國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治平三年(1066)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游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又工文章,擅長詩歌,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閱讀答案】
1.解釋:
①長者:德高望重的人。
②然:對的。
2.理解:“學問琢磨”是指求學好問與鉆研磨煉。
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語大器晚成。
4.翻譯以下句子。
(1)其自廢惰歟
翻譯:那些自暴自棄與懶惰(的人)
5.“當繼此有進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 D )
B:要繼承別人的精神才能前進;
C:當接到這信后要跟周圍人商量;
D:要繼續努力才能超過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