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用良不殺蜂文言文翻譯注釋 張用良不殺蜂文言文啟示道理
《張用良不殺蜂》的作者是宋朝著名文學家歐陽修。
【文言文】
太倉張用良,幼時揭蜂窩,嘗為蜂螫(shì),故惡之。后見蜂則百計千方撲殺之。一日薄暮,見一飛蟲,投于蛛網,竭力而不能去。蛛遽束縛之,甚急。忽一蜂來螫蛛,蛛避。蜂數含水濕蟲,久之得脫去。張用良因感其義,自是不復殺蜂。
——(據《虞初新志》改寫)
【翻譯】
張用良因為小時候搗蜂窩,曾經被黃蜂蜇傷,因此十分憎恨黃蜂。后來看到黃蜂就千方百計地把它抓住,然后殺死。一天靠近傍晚的時候,張用良看見一只飛蟲撞向蜘蛛網,用盡全力卻仍然不能夠脫離。蜘蛛立刻把它捆綁住,情況十分危急。他忽然看見一只黃蜂飛來用毒針蜇蜘蛛隨后便避開了。黃蜂多次沾水使小蟲變濕,時間一長飛蟲便掙脫蜘蛛網飛離。張用良被這黃蜂的道義行為所感動,從這以后不再殺黃蜂。
【注釋】
嘗:曾經
為:被
螫(shì):刺
故:因此,所以
惡(wù):討厭,厭惡
薄暮:傍晚 薄:靠近
投:撞
竭力:用盡全力
遽(jù):立刻
甚:十分
急:緊急
避:躲避
數:多次
脫:擺脫
因感:被……感動
義:義氣
自是:從此;是:這;自:從
復:再
【道理啟示】
《張用良不殺蜂》中張用良被黃蜂的道義行為所感動,從這以后不再殺黃蜂。啟示我們:做人要講仁義,尊重生命,對待事情要多看幾個方面,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