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不劫幸秀才酒文言文翻譯注釋
《盜不劫幸秀才酒》選自《東坡志林》。
【文言文】
“幸思順,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①酒江州,人無賢愚皆喜之。時劫江賊方熾②,有一官人艤③舟酒壚下,偶④與思順往來相善,思順以酒十壺餉⑤之。已而被劫于蘄、黃間,群盜飲此酒,驚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識其意,即紿⑥曰:“仆與幸秀才親舊。”賊相顧⑦嘆曰:“吾儔何為劫幸老所親哉?”斂所劫還之,且戒曰:“見幸慎⑧勿言”。
【翻譯】
幸思順,是金陵這個地方的一位年老的讀書人。皇佑朝的時候,幸思順在江州賣酒,人們無論是高尚的還是愚笨的,都喜歡喝他賣的酒。當時搶劫江上過往船只的河盜正很猖獗,有一個當官的人停船靠在金陵的岸邊,酒爐的邊上,偶然與幸思順碰到,他們互相之間很友好,幸思順把十壺酒贈送給那個官人。等到官人的船只行駛在蘄州、黃地界間的時候,幸思順送給官人的十壺酒被河盜所劫,河盜們打開這些酒喝,非常驚訝地說:“這些難道不是幸思順秀才的酒?”官人理解了河盜們的意思,官人就立刻謊稱:“我和幸秀才沾親帶故。”河盜們互相看了看,感嘆著說:“我們怎么能搶幸思順老先生朋友的東西呢!”于是河盜們收集好他所搶的東西還給那個官人,并且告誡那位官人說:“見到幸思順老人無論如何都不要說我們搶你酒的這件事。”
【注釋】
①沽:賣
②熾:這里有猖獗之意
③艤(yǐ):停船靠岸
④餉:贈送
⑤慎:千萬,無論如何
⑥方:正,正在
⑦善;交好,友好,親善
⑧親舊:沾親帶故。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