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論作文文言文翻譯注釋 歐陽修論作文文言文閱讀答案
《歐陽修論作文》出自蘇軾編撰的《東坡志林》。
【文言文】
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此公以其嘗試者告人,故尤有味。
【翻譯】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jīng)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才能寫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寫作太少,又懶于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人。文章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fā)現(xiàn)。”
【注釋】
(1)頃歲:近年來。
(2)孫莘老:人名,字復明,號莘老。
(3)歐陽文忠公:歐陽修。
(4)乘間:乘機,乘著空隙。
(5)嘗 :曾經(jīng)
(6)以:用
(7)之:這里代指歐陽修
(8)惟勤讀書而多為之。之:代詞,代指文章。
(9)工:精,妙。
(10)患:弊端,毛病。
(11) 至:達到。
(12)疵:瑕疵,引申為缺點。
(13)指摘:批評,挑剔。
(14)見:通假字,通“現(xiàn)”,發(fā)現(xiàn)。
(15)術:辦法。
(16)過:超過。
(17)多作自能見之。之:代詞,指代疵病。
(18)為:作。
(19) 惟:只有。
【道理】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論述了作文的訣竅是 “唯勤讀書而多為之”:一是勤奮讀書,二是多動筆。寫作的訣竅就是要勤奮。還要多練,刻苦訓練,學會尋找題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寫得更好。想做好一件事,沒有捷徑,唯有靠自己腳踏實地。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閱讀答案】
1、解釋下列句中加括號的字。
(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曾經(jīng))
(2)即求[過]人(超過)
(3)如此少有[至]者(達到)
(4)多作自能[見]之(知道;察覺)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文言文: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
翻譯:文章的缺點不必等待別人來批評指正,自己多寫多改就能看出來。
3、問: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么?
答: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勤奮讀書加上多寫文章”。
4、問:從歐陽修的論作文法,你有什么感悟?
答:歐陽修的“多”字決,表明了讀書的數(shù)量多以及寫作的次數(shù)多。古詩詞講究意境、韻味、形式和布局之美,多讀詩歌就可以悟出寫詩的人的藝術構思以及形象意境。也知道別人是怎樣去運用和錘煉語言,找出一些有規(guī)律的東西。同樣,對于詩歌的理論、寫作經(jīng)驗、詩歌評論以及欣賞之類的文章也要多看,這樣,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創(chuàng)作。再說,寫多。古人說,藝熟必精。多寫才熟手。另外,還需要多商量多下問。這樣在寫作的時候才能夠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才可以在立意構思、創(chuàng)造意境和形象方面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
5、問:歐陽修是宋代的文學家,我們學過他寫的哪篇文章?并寫出其中的兩個成語。
答:《醉翁亭記》。水落石出;觥籌交錯(山肴野蔌;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