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方出曝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蚌方出曝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翻譯
有個河蚌剛剛打開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會有死蚌了。”河蚌說:“今天你的嘴不取出來,明天你的嘴不取出來,那就會有死鷸了。”它們都不肯互相放棄,漁夫看見了,就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
注釋
1.方:正。
2.蚌:貝類,軟體動物有兩個橢圓形介殼,可產珍珠。
3.曝(pù):曬(太陽)。
4.鷸:一種水鳥,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5.喙:嘴,專指鳥獸的嘴。
6.雨:這里用作動詞,下雨。
7.即:就,那就。
8.舍:放棄。
9.相舍:互相放棄。
10.并:一起;一同。
11.禽:通“擒”,捕捉,抓住。
12.鉗:夾住。
13.喙:嘴。
14.即:就。
15.出:指鷸的喙被夾住后拔不出。
16.日:天。
17.啄:吃。
啟示
《蚌方出曝》出自《戰國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說的是雙方相爭持,讓第三者得了利。這個故事說明看不到真正的敵人,就會給強敵制造有利的機會,給爭執雙方帶來滅頂之災。
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斗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鷸蚌相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鷸和蚌都想致對方與死地,沒有考慮到這樣做的后果,大家應該互相謙讓,互相禮讓,退一步海闊天空嗎。問題似乎并不止于此。因為我們不僅要問了:它們為什么會相爭呢?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呀!因為它們都缺乏一顆愛“人”之心,它們只知道愛自己,要消滅對方,結果在不愛對方的、不愛敵人的同時,也不愛了自己,導致了自己的滅亡。這才是故事的深意所在呀!只知道愛自己的人,必然導致自取滅亡,與敵人同歸于盡。所以要有愛人之心,而這種愛人之心,又不是出自于對自己有好處的思想,而只是愛對方,哪怕是愛所謂的敵人。愛我們的鄰舍,愛我們的敵人,這是圣經當中愛的教導。這才是大愛。無大愛之境的人,不理解這種大愛,只會看到這其中的不可能,而不會看到這其中的可能,不會看到這其中的美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之境。教育孩子只止于表面的現象,而看不到其中的愛的教育,不能挖掘其中的愛的教育。那只是很淺表的教育的境界。
各種紛繁復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