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戴逵,字安道,譙郡铚也。幼有巧慧,聰悟博學。善鼓琴,工書畫。為童兒時,以白瓦屑、雞卵汁和溲(sōu)作小碑子,為鄭玄碑,時稱詞美書精,器度巧絕。其畫古人山水極妙。十余歲時,于瓦棺寺中畫。王長史見之云:“此兒非獨能畫,終享大名,吾恨不得見其盛時。”
逵曾就范宣③學,宣見逵畫,以為亡用之事,不宜虛勞心思。逵乃與宣畫《南都賦》。宣觀畢嗟嘆,甚以為有益,乃亦學畫。
逵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曾造無量壽木像,高丈六,并菩薩。逵以古制樸拙,至于開敬,不足動心,乃潛坐帷中,密聽眾論。所聽褒貶,輒加詳研,積思三年,刻像乃成。
【翻譯】
戴逵,字安道,譙郡铚縣人。他小時候就有靈巧聰慧的心思,善于彈琴,擅長書法與畫畫。他還是兒童的時候,用白瓦屑、雞蛋汁混合浸泡,最后做成一塊碑,并命名為《鄭玄碑》,見到這個碑的人都贊嘆不已,認為這塊碑“詞美書精,器度巧絕”。他很擅長畫古人的山水畫。十多歲的時候,在瓦棺寺畫畫。王長史看到之后說:“戴逵并非只會畫畫,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我只是遺憾自己見不到他輝煌的時候了。”
戴逵曾經跟從范宣學習,范宣見到戴逵的畫作,認為沒有用處的事情,不必在這上面白白花費心思,戴逵于是為范宣畫了《南都賦》,范宣看完之后大為感嘆,認為非常有益處,于是也開始學畫畫。
戴逵既然有了靈巧的心思,又善于鑄造佛像和雕刻。他曾經建造無量壽佛的木像和菩薩的木像,高達一丈六。他認為古時的制作都粗拙古樸,到了開放敬神的時候,不足以使人動心。于是藏在帷幕中,偷偷聽眾人的議論,所聽到的褒貶意見,都加以詳細的研究,積累思考了三年,刻像才最終完成。
【注釋】
①讀、: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區域。
②鄭玄:人名。
③范宣:人名。
④至于開:到了開放教神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