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觀世原文及翻譯(帶拼音版)
呂氏春秋觀世原文帶拼音版
【 觀guān世shì 】
二èr曰yuē : 天tiān下xià雖suī有yǒu有yǒu道dào之zhī士shì , 國guó猶yóu少shǎo 。 千qiān里lǐ而ér有yǒu一yī士shì , 比bǐ肩jiān也yě ; 累lěi世shì而ér有yǒu一yī圣shèng人rén , 繼jì踵zhǒng也yě 。 士shì與yǔ圣shèng人rén之zhī所suǒ自zì來lái , 若ruò此cǐ其qí難nán也yě , 而ér治zhì必bì待dài之zhī , 治zhì奚xī由yóu至zhì ? 雖suī幸xìng而ér有yǒu , 未wèi必bì知zhī也yě , 不bù知zhī則zé與yǔ無wú賢xián同tóng 。 此cǐ治zhì世shì之zhī所suǒ以yǐ短duǎn , 而ér亂luàn世shì之zhī所suǒ以yǐ長cháng也yě 。 故gù王wáng者zhě不bù四sì , 霸bà者zhě不bù六liù , 亡wáng國guó相xiàng望wàng , 囚qiú主zhǔ相xiāng及jí 。 得dé士shì則zé無wú此cǐ之zhī患huàn 。 此cǐ周zhōu之zhī所suǒ封fēng四sì百bǎi馀yú , 服fú國guó八bā百bǎi馀yú , 今jīn無wú存cún者zhě矣yǐ 。 雖suī存cún , 皆jiē嘗cháng亡wáng矣yǐ 。 賢xián主zhǔ知zhī其qí若ruò此cǐ也yě , 故gù日rì慎shèn一yī日rì , 以yǐ終zhōng其qí世shì 。 譬pì之zhī若ruò登dēng山shān , 登dēng山shān者zhě , 處chù已yǐ高gāo矣yǐ , 左zuǒ右yòu視shì , 尚shàng巍wēi巍wēi焉yān山shān在zài其qí上shàng 。 賢xián者zhě之zhī所suǒ與yǔ處chù , 有yǒu似sì於yú此cǐ 。 身shēn已yǐ賢xián矣yǐ , 行xíng已yǐ高gāo矣yǐ , 左zuǒ右yòu視shì , 尚shàng盡jìn賢xián於yú己jǐ 。 故gù周zhōu公gōng旦dàn曰yuē : “ 不bù如rú吾wú者zhě , 吾wú不bù與yǔ處chù , 累lèi我wǒ者zhě也yě ; 與yǔ我wǒ齊qí者zhě , 吾wú不bù與yǔ處chù , 無wú益yì我wǒ者zhě也yě 。” 惟wéi賢xián者zhě必bì與yǔ賢xián於yú己jǐ者zhě處chù 。 賢xián者zhě之zhī可kě得de與yǔ處chù也yě , 禮lǐ之zhī也yě 。 主zhǔ賢xián世shì治zhì , 則zé賢xián者zhě在zài上shàng ; 主zhǔ不bù肖xiào世shì亂luàn , 則zé賢xián者zhě在zài下xià 。 今jīn周zhōu室shì既jì滅miè , 天tiān子zǐ既jì廢fèi , 亂luàn莫mò大dà於yú無wú天tiān子zǐ 。 無wú天tiān子zǐ則zé強qiáng者zhě勝shèng弱ruò , 眾zhòng者zhě暴bào寡guǎ , 以yǐ兵bīng相xiāng刬chǎn , 不bù得de休xiū息xī 。 而ér佞nìng進jìn 。 今jīn之zhī世shì當dāng之zhī矣yǐ 。 故gù欲yù求qiú有yǒu道dào之zhī士shì , 則zé於yú江jiāng海hǎi之zhī上shàng , 山shān谷gǔ之zhī中zhōng , 僻pì遠yuǎn幽yōu閑xián之zhī所suǒ , 若ruò此cǐ則zé幸xìng於yú得dé之zhī矣yǐ 。 太tài公gōng釣diào於yú滋zī泉quán , 遭zāo紂zhòu之zhī世shì也yě , 故gù文wén王wáng得dé之zhī 。 文wén王wáng , 千qiān乘shèng也yě ; 紂zhòu , 天tiān子zǐ也yě 。 天tiān子zǐ失shī之zhī , 而ér千qiān乘shèng得dé之zhī , 知zhī之zhī與yǔ不bù知zhī也yě 。 諸zhū眾zhòng齊qí民mín , 不bù待dài知zhī而ér使shǐ , 不bù待dài禮lǐ而ér令lìng 。 若ruò夫fú有yǒu道dào之zhī士shì , 必bì禮lǐ必bì知zhī , 然rán後hòu其qí智zhì能néng可kě盡jìn也yě 。 晏yàn子zǐ之zhī晉jìn , 見jiàn反fǎn裘qiú負fù芻chú息xī於yú涂tú者zhě 。 以yǐ為wéi君jūn子zǐ也yě , 使shǐ人rén問wèn焉yān, 曰yuē :“ 曷hé為wéi而ér至zhì此cǐ ?” 對duì曰yuē :“ 齊qí人rén累lèi之zhī , 名míng為wéi越yuè石shí父fù 。” 晏yàn子zǐ曰yuē :“ 嘻xī !” 遽jù解jiě左zuǒ驂cān以yǐ贖shú之zhī , 載zài而ér與yǔ歸guī 。 至zhì舍shè , 弗fú辭cí而ér入rù 。 越yuè石shí父fù怒nù , 請qǐng絕jué 。 晏yàn子zǐ使shǐ人rén應yīng之zhī曰yuē :“ 嬰yīng未wèi嘗cháng得děi交jiāo也yě , 今jīn免miǎn子zi於yú患huàn , 吾wú於yú子zi猶yóu未wèi邪yé ?” 越yuè石shí父fù曰yuē :“ 吾wú聞wén君jūn子zǐ屈qū乎hū不bù己jǐ知zhī者zhě , 而ér伸shēn乎hū己jǐ知zhī者zhě 。 吾wú是shì以yǐ請qǐng絕jué也yě 。” 晏yàn子zǐ乃nǎi出chū見jiàn之zhī , 曰yuē :“ 向xiàng也yě見jiàn客kè之zhī容róng而ér已yǐ , 今jīn也yě見jiàn客kè之zhī志zhì 。 嬰yīng聞wén察chá實shí者zhě不bù留liú聲shēng , 觀guān行xíng者zhě不bù譏jī辭cí , 嬰yīng可kě以yǐ辭cí而ér無wú棄qì乎hū ?” 越yuè石shí父fù曰yuē :“ 夫fū子zǐ禮lǐ之zhī, 敢gǎn不bù敬jìng從cóng 。” 晏yàn子zǐ遂suì以yǐ為wéi客kè 。 俗sú人rén有yǒu功gōng則zé德dé , 德dé則zé驕jiāo 。 今jīn晏yàn子zǐ功gōng免miǎn人rén於yú厄è矣yǐ , 而ér反fǎn屈qū下xià之zhī , 其qí去qù俗sú亦yì遠yuǎn矣yǐ 。 此cǐ令lìng功gōng之zhī道dào也yě 。 子zǐ列liè子zǐ窮qióng , 容róng貌mào有yǒu饑jī色sè 。 客kè有yǒu言yán之zhī於yú鄭zhèng子zǐ陽yáng者zhě , 曰yuē :“ 列liè御yù寇kòu , 蓋gài有yǒu道dào之zhī士shì也yě , 居jū君jūn之zhī國guó而ér窮qióng , 君jūn無wú乃nǎi為wéi不bù好hǎo士shì乎hū ?” 鄭zhèng子zǐ陽yáng令lìng官guān遺yí之zhī粟sù數shù十shí秉bǐng 。 子zǐ列liè子zǐ出chū見jiàn使shǐ者zhě , 再zài拜bài而ér辭cí 。 使shǐ者zhě去qù, 子zǐ列liè子zǐ入rù , 其qí妻qī望wàng而ér拊fǔ心xīn曰yuē :“ 聞wén為wéi有yǒu道dào者zhě妻qī子zi , 皆jiē得de逸yì樂lè 。 今jīn妻qī子zi有yǒu饑jī色sè矣yǐ , 君jūn過guò而ér遺yí先xiān生shēng食shí , 先xiān生shēng又yòu弗fú受shòu也yě 。 豈qǐ非fēi命mìng也yě哉zāi ?” 子zǐ列liè子zǐ笑xiào而ér謂wèi之zhī曰yuē :“ 君jūn非fēi自zì知zhī我wǒ也yě , 以yǐ人rén之zhī言yán而ér遺yí我wǒ粟sù也yě , 至zhì已yǐ而ér罪zuì我wǒ也yě , 有yǒu罪zuì且qiě以yǐ人rén言yán 。 此cǐ吾wú所suǒ以yǐ不bù受shòu也yě 。” 其qí卒zú民mín果guǒ作zuò難nán , 殺shā子zi陽yáng 。 受shòu人rén之zhī養yǎng而ér不bù死sǐ其qí難nán , 則zé不bù義yì ; 死sǐ其qí難nán , 則zé死sǐ無wú道dào也yě 。 死sǐ無wú道dào , 逆nì也yě 。 子zǐ列liè子zǐ除chú不bù義yì 、 去qù逆nì也yě , 豈qǐ不bù遠yuǎn哉zāi ? 且qiě方fāng有yǒu饑jī寒hán之zhī患huàn矣yǐ , 而ér猶yóu不bù茍gǒu取qǔ , 先xiān見jiàn其qí化huà也yě 。 先xiān見jiàn其qí化huà而ér已yǐ動dòng , 遠yuǎn乎hū性xìng命mìng之zhī情qíng也yě 。
呂氏春秋觀世翻譯
天下雖然有有道之士,但本來就很少。如果方圓千里有一個士,那就很多了,可以稱得上是肩靠著肩了,如果幾代出一個圣人,那就不少了,可以稱得上是腳挨著腳了。士和圣人的出現,竟這樣的困難,可是國家的安定卻一定得依靠他們,象這樣,國家安定的局面怎么能到來?即使幸或有賢人。也未必被人知道。有賢人而不被人知曉,那就跟沒有賢人一樣。這就是安定的世道之所以很短、而混亂的世道之所以很長的原因啊。所以成就王業的人沒有出現四位,稱霸諸侯的人沒有出現六位,被滅亡的國家一個連著一個,被囚禁的君主一個接著一個。得到士就沒有這樣的禍患了。這就是周朝所封的四百多個諸侯、歸服的八百多個國家如今沒有再存在的原因。即便有存在的,也都曾經滅亡過。賢明的君主知道情況是這樣,所以一天比一天謹慎,以保自己終身平安。比如說登山,登山的人,登到的地方已經很高了,向左右看,高峻的山還在上邊呢。賢人和人相處與此相似。自己已經很賢明了,品行已經很高尚了,向左右看,還盡是超過自己的人。所以周公旦說:“不如我的人,我不跟他在一起,這是牽累我的人,跟我一樣的人,我不跟他在一起,這是對我沒有益處的人。”只有賢人一定跟超過自己的人在一起。跟賢人在一起是能夠辦到的,那就是以禮對待他們。
君主賢明,世道安定,賢人就在上位,君主不肖,世道混亂,賢人就在下位,而奸佞小人受到提拔重用。現在周王室已經滅亡,天子已經廢黜,世道混亂沒有比無天子更嚴重的了。沒有天子,強大的就勝過弱小的,人多勢眾的就欺凌勢孤力單的,用軍隊互相殘殺,無法止息。如今的世道就正是這樣。所以想要訪求有道之士,就應該到江海之濱,山谷之中,僻遠幽靜之處去訪求,這樣做就有幸或許能得到他們。太公望在滋泉邊釣魚,是因為正遭逢紂當政的時代,所以周文王得到了他。文王只是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紂是天子。然而天子失去了太公,而諸侯卻得到了太公,這是因為文王了解太公,而紂不了解太公啊。平民百姓,無須了解就可以役健他們,無須禮遇就可以命令他們。至于有道之士,一定要禮遇他們,一定要了解他們,然后才可以讓他們把智慧才能全都獻出來。
晏子到晉國去,看見一個反穿皮衣背著草的人正在路邊休息。晏子認為這個人是個君子,就派人問他說:“你為什么到了這里?”那個人回答說:“我給齊人為奴,名叫越石父。”晏子聽了以后說:“噢!”立刻解下車左邊的馬把這個人贖了出來,跟他一起乘車回去。到了館舍,晏子不向他告辭就進去了。越石父很生氣,請求與晏子絕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說:“我不曾跟你交朋友啊。現在我從患難中把你解救出來,我對你還不可以嗎?”越石父說:“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而前可以忍受屈辱,在已經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就要挺胸做人。因此,我要跟您絕交。”晏子于是出來見他說;“剛才只是看到客人的容貌罷了,現在才看到客人的心志。我聽說考察人的實際的人不留意人的名聲,觀察人的行為的人不考慮人的言辭。我可阻向您謝罪而不被拒絕嗎?”越石父說:“先生您上禮對待我,我怎敢恭敬從命。”晏子于是把他待為上賓。世俗之人有功勞就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德,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德就驕做。現在晏子有從困境中解教人的功勞,卻反而對被救的人很謙卑,他超出世俗已經相當遠了。述就是保全功勞的方法啊。
列子很貧困,臉上現出饑餓的氣色。有個賓客把這種情況告訴給鄭相子陽,說:“列御寇是個有道之士,居住在您的國家卻很貧困,您恐怕是不喜歡士吧?”子陽讓官吏送給列子幾百石糧食。列子出來會見使者,拜而又拜,謝絕了。使者離開了,列子進了門,他的妻早怨恨地捶著胸脯說;“聽說有道之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得到安樂。如今妻子兒女已經面有饑色,相國派人探望并給先生您送來吃的,先生您又不接受。我們豈不是命中注定要受貧困嗎?”列子笑著對她說:“相國自己并不了解我,是因為別人的話才送給我糧食,過不了多久,同樣又將會因為別人的話治我的罪。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結果人民果然發難,殺死了子陽。接受了人家的供養,卻不為他遭難而去死,就是不義,為他遭難而去死,就是為無道之人而死。為無道之人而死,就是悖逆。列子免除不義、避開悖逆,豈不是很遠嗎?正當他有饑寒之苦的時候,尚且不肯隨隨便便地接受別人的饋贈,這是因為事先預見到了事情的發展變化。事先預見到事物的發展變化,從而采取相應的行動,這就通曉性命的真情了。
以上就是呂氏春秋觀世原文及翻譯、呂氏春秋觀世原文帶拼音版的相關介紹。為您推薦:呂氏春秋·覽·先識覽文言文和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