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贈友人李白拼音版及意思
“陳情贈友人李白拼音版及意思”由文言文之家整理發布,歡迎閱讀。
陳情贈友人李白拼音版
《 陳chén情qíng贈zèng友yǒu人rén 》
唐táng · 李lǐ白bái
延yán陵líng有yǒu寶bǎo劍jiàn , 價jià重zhòng千qiān黃huáng金jīn 。 觀guān風fēng歷lì上shàng國guó , 暗àn許xǔ故gù人rén深shēn 。
歸guī來lái掛guà墳fén松sōng , 萬wàn古gǔ知zhī其qí心xīn 。 懦nuò夫fū感gǎn達dá節jié , 壯zhuàng士shì激jī青qīng衿jīn 。
鮑bào生shēng薦jiàn夷yí吾wú , 一yī舉jǔ置zhì齊qí相xiàng 。 斯sī人rén無wú良liáng朋péng , 豈qǐ有yǒu青qīng云yún望wàng 。
臨lín財cái不bù茍gǒu取qǔ , 推tuī分fēn固gù辭cí讓ràng 。 后hòu世shì稱chēng其qí賢xián , 英yīng風fēng邈miǎo難nán尚shàng 。
論lùn交jiāo但dàn若ruò此cǐ , 友yǒu道dào孰shú云yún喪sàng 。 多duō君jūn騁chěng逸yì藻zǎo , 掩yǎn映yìng當dāng時shí人rén 。
舒shū文wén振zhèn頹tuí波bō , 秉bǐng德dé冠guàn彝yí倫lún 。 卜bǔ居jū乃nǎi此cǐ地dì , 共gòng井jǐng為wéi比bǐ鄰lín 。
清qīng琴qín弄nòng云yún月yuè , 美měi酒jiǔ娛yú冬dōng春chūn 。 薄bó德dé中zhōng見jiàn捐juān , 忽hū之zhī如rú遺yí塵chén 。
英yīng豪háo未wèi豹bào變biàn , 自zì古gǔ多duō艱jiān辛xīn 。 他tā人rén縱zòng以yǐ疏shū , 君jūn意yì宜yí獨dú親qīn 。
奈nài何hé成chéng離lí居jū , 相xiāng去qù復fù幾jǐ許xǔ 。 飄piāo風fēng吹chuī云yún霓ní , 蔽bì目mù不bù得dé語yǔ 。
投tóu珠zhū冀jì相xiāng報bào , 按àn劍jiàn恐kǒng相xiāng距jù 。 所suǒ思sī采cǎi芳fāng蘭lán , 欲yù贈zèng隔gé荊jīng渚zhǔ 。
沉chén憂yōu心xīn若ruò醉zuì , 積jī恨hèn淚lèi如rú雨yǔ 。 愿yuàn假jiǎ東dōng壁bì輝huī , 馀yú光guāng照zhào貧pín女nǚ 。
陳情贈友人的意思
延陵季子有把珍貴的寶劍,價值高達千兩黃金。他出使觀風要身佩寶劍到上國去,心中把劍暗許給友人徐君。歸來之時他把寶劍掛在徐君墓頭之樹,萬古以來都知曉他崇友愛友之心。懦弱之夫會因為如此達節而感愧,壯烈之士會因為同學的友誼而激奮。鮑叔牙推存管仲給齊桓公,一舉之間便成齊國之相。此人若不是有好朋友,哪里會產生青云之上的念頭。面臨財物絕不隨便取得,推托辭讓自己那份給更需要的人。后代之人非常稱贊鮑生的賢明,英名高風已遠去真是難以再見。與人相交只要如此,交友之道誰說已經淪喪?友人您啊馳騁美文美詞,花聚葉茂自然高上遮掩當時眾人。案筆撰作文章舒展力振文風頹波,秉持道德冠于常輩之上。占卜擇居就確定住在此地,與您共比鄰相傍而居。對云面月彈弄清琴,美酒佳釀歡娛冬春。德性淺薄中道被棄,輕蔑忽視如同遺棄塵土。英豪之人難逢時運地位未變,自古以來多有艱辛。縱然他人對我疏又遠,唯有您應該對我愈發親近。為了什么如今離居相分,此一相別又要經歷多少時日?無常之風吹挑惡氣云黑,掩蔽眼目不可得語。投人明珠期望有所報答,人不理解按劍而恐推而拒之。心有所思采集一把芳蘭,欲有所贈還遠隔著荊渚。沉郁煩悶我心如醉,恨積于胸我淚又如雨。愿借東壁之居那點蠟炬光輝,讓那余光照我這貧賤的織女。
陳情贈友人的注釋
“延陵”句:延陵是春秋時吳公子季札的封邑。吳公子季札封于延陵,號延陵季子。西漢劉向《新序》卷七《節士》:“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也。致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賜之也。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今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掛墳墓。’”《史記·吳太伯世家》謂“吳使季札聘於魯,北過徐。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以上兩說皆謂季札使之“上國”,按春秋時魯之國君稱“王”,晉之國君稱“公”,季札使魯為是。
上國:當為魯國。
懦夫:謂軟弱無能之人。達節,謂不拘常規而合于節義,明達世情且識時務。《左傳·成公十五年》“圣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青衿:為古之學子或學生之服,常以代指學子、諸生和未仕之文士或讀書人。《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鮑生”句:鮑生,即鮑叔牙。夷吾即管仲。《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重既用,任政于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常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尚:超過。
逸藻:超逸之文藻。
掩映:猶遮掩。此為譽美之辭,是謂其友人文采光耀,乃在當時人之上。
舒文:《文選》卷二六顏延年《贈王太常》:“舒文廣國華,敷言遠朝列。”李善注:“王逸《楚辭注》曰:發文舒詞,爛然成章。”張銑注:“舒其文章。”
秉德:朱諫注:“秉德,執德也。”猶持德。彝倫:猶常倫。
卜居:《楚辭·卜居·序》:“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決之著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后以泛稱擇地定居。
共井:周時行井田制,《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則九家共用一井(《孟子·滕文公上》謂八家)。比鄰:比者,近也,《周禮·地官》: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比鄰即近鄰。
“薄德”二句:李白自喻,謙謂。中,帝王所都為“中”,此指唐都長安。見,此為謁見、晉見。捐,即捐獻。此二句是謂李白曾至長安謁見玄宗獻賦之事。
豹變:《周易·革卦》:“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文選》卷五四劉孝標《辨命論》:“視彭(越)韓(信)之豹變,謂鷙致人杰。”此喻人之地位轉變,由貧賤而顯貴。
離居:離開居處,流離失所。語出《尚書·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孔穎達疏:“播蕩分析,離其居宅,無安定之極。”離居還有“散處”分居的意思,謂人各處所在。《左傳·文公十六年》:“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按李白詩云“奈何成離居,相去復幾許?”揣之,此“離居”應為離家出行之意,擬李白作此詩時,或有再度離家的打算。
飄風:《楚辭·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王逸注曰:“回風為飄。飄風,無常之風。以興邪惡之象也。……云霓,惡氣,以喻佞人。”
“投珠”二句:《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注釋:“‘投珠’二句,《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從獄中上書曰:‘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壁,以暗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旁視曰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此解似嫌與李白《陳情贈友人》詩之文義不符。按李白詩云“投珠冀相(一作有)報”來理解,“投珠”的意思當為“投珠報玉”或“投桃報李”。《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薛據《古興》詩:“投珠恐見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舉,功成嘆何及。”由此可知,“投珠”即為向親朋或長官送贈禮物。按劍,一般應解釋為以手按握劍柄或佩劍。如李白詩“按劍清八極”、按劍心飛揚”是也。有時或喻與對方懷有敵意。如王維詩《酌酒裴迪》:“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之“猶按劍”即含此意。細讀李白《陳情贈友人》這首詩,全篇貫通理會其內容,從而發現,詩“按劍恐相拒”一句中的“按劍”一詞,不僅與李白作此詩時的事情和境地極為不符,而且表現亦極不和諧。擬疑此“按劍”當誤,其本應為“彈劍”。彈劍,猶彈鋏。此李白是用“馮讙彈鋏”故事。《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讙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后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讙不復歌。”后因以“彈鋏”謂處境窘困而又有所干求。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即“彈劍”之意。“彈劍”正合李白作《陳情贈友人》詩時的實情。此句意為李白欲效馮讙,求友彈劍于門下,恐為朋友所拒。此應屬謙恭客套之辭,似無實指。
“所思”二句:采芳蘭:《樂府·采蘭歌》:“采芳蘭兮以贈君子,君子不見兮惆悵如此。”蘇颋《送賈起居奉使入洛取圖書因便拜覲》:“遺文征闕簡,還思采芳蘭。”“采芳蘭”,喻作詩文。荊渚:“荊”,胡本作“修”。“荊渚”,可釋為荊楚一帶的洲渚;然“修渚”則無可釋,甚而不講。按通行李白集是詩為:“所思采芳蘭,欲贈隔荊(修)渚。”此殊與文義不通。可以試問,李白與其這位友人為“共井比鄰”,之間有何“荊楚的洲渚”相隔?竊以為,“荊渚”與“修渚”而者皆誤。“渚”與“堵”字形相近,極易相淆而出訛。此詩中的“渚”字本當為堵。所謂的“荊渚”實為荊堵。“堵”者,墻也,如“觀者如堵”之“堵”,即意為觀者如墻是也。茲將“荊渚”改正為荊堵,乃意謂籬墻;若改為修堵,則意謂高墻,二者與詩皆通。按改正后,這兩句詩當為“所思采芳蘭,欲贈隔荊堵。”如此,可不解而自通。
沉憂:《文選》卷三陸機《擬行行重行行》:“佇立想萬里,沉憂萃我心。”張銑注:“沉,深也。”《詩經·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淚如雨:曹操《善哉行》:“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愿假”二句:典出《列女傳·辯通傳》:“齊女徐吾者,齊東海上貧婦人也。與鄰婦李吾之屬會燭相與夜續。徐吾最貧而燭數不屬。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不屬,請無與夜。’徐吾曰:‘是何言與?妾以貧,燭不屬之故。起常先,息常后,灑掃陳席以待來者,自與蔽薄,坐常處下,凡為貧,燭不能屬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馀光,不使貧女得蒙見愛之恩,長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不能應,遂復與夜,終無后言。”此二句是李白以貧女徐吾自喻,以求借鄰友之光,而承鄰友之惠也。
以上是【陳情贈友人全文翻譯及字詞句解釋(李白)】的內容介紹,供大家參考,如若有誤,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