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說課稿
《黃繼光》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繼光》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繼光》說課稿1
教材分析:
《黃繼光》這篇課文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奪下敵人的597.9高地,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槍口的感人故事。這一驚天動地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學情分析:本文寫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的事,歷史跨越近60年,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诮滩募皩W生的特點,我決定借助網絡開放、交互、大容量的優勢,以讀為主,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步步展開故事情節。根據教學內容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借助媒體演示,結合抓重點詞句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黃繼光為了革命事業勇于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和學生生活實際,加深對重點詞句的體會,感受黃繼光為了革命事業勇于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媒體展示法
為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激發情感,縮小學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就要發揮好網絡媒體資源作用了,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確定“媒體展示法“。
學習方法:合作探究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方法的滲透十分重要!本課采用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不但“學會語文”而且“會學語文”的能力。
媒體設計思想:
信息技術手段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中給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幫助,顯示出了它在教學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通過對教材和資源的認真鉆研、分析,結合學生具體學情,對媒體資源作了取舍整合:將兩個課件、視頻進行有機的選取,配合教案制作課件,通過直觀的影像資源來烘托課堂教學氛圍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課媒體的使用在達到重難點的突破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這兩點實效的基礎上,還原給學生們一段真實的歷史,使學生受到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這些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
那如何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讓學生更有效的以讀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讀呢?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我以鮮明的畫面和戰場中炮火的音響,(視頻)去碰撞學生的情感心靈,配以教者飽含深情的引導話語,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即通過課件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隨即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課件)出示提問:你認為課文的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把你當時讀的感受寫在相應句段的空白處,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討論。
這樣引導目的在于對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向與內容加以指引,無形中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感知,為后邊的小組合作探究奠定基礎!
三、析文品賞
這部分是本課時的重心所在,所以我對這部分的教學力求一點:抓住“英勇頑強”一詞來明確讀什么?怎么讀?通過學生的誦讀,讓學生在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去體驗。從而達到耳聽目視,口詠其言,心惟其義。
1、精讀入情
圍繞“英勇頑強”,抓住語言和動作兩個方面,再次引導學生分組自學。(課件)出示自學要求:請按照我們剛才的分組,結合你們的學習來說說黃繼光的“英勇頑強”。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小組合作的一個升華。教師深入到學生討論中去了解知識的分享情況和破解學生的疑難問題!
對體現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句子,采用(幻燈片)隨機鏈接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教者進行引導:你們是從句子中哪些詞語體會到黃繼光的“英勇頑強”的?你們又是怎樣讀的?讀出什么樣的語氣來?在讀好的同時,結合相應情節播放(視頻)電影片段,使文本信息和網絡信息巧妙契合,知識信息和情感信息恰當融合,讓學生直觀感受其光輝形象!充分發揮媒體資源的優勢!
2、演讀入境
播放情景圖片,一起品位黃繼光的英雄氣概后,讓學生齊讀12自然段,重點把握好“沖??!為黃繼光報仇!”要讓學生讀出文中所說的“驚天動地”的氣勢來,讓學生的激qing完全宣泄到讀中!隨即板書:這樣,學生的感悟和思考會更多,受到的情感熏陶會更濃,獲得的思想啟迪會更深。
讓學生討論:如果說戰士們很快占領高地,是受到了黃繼光大無畏精神的鼓舞,那么對黃繼光來說,又是什么使他英勇頑強呢?是什么讓他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了呢?在教師結合歷史背景的引導下,總結“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這樣即完成了整個“析文品賞”。在這個環節中,我充分給學生發揮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引導過程中緊緊抓住學生情感這條線不放,通過學生情感的不斷深入,層層連接,使整個環節一氣呵成!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四、回顧小結
結合板書,讓學生理清學習全文的過程與內容。形成一個回歸,感悟課堂!
五、拓展延伸
本課的拓展延伸資源十分豐富,我選取了現實場景(圖片)“誰是最可愛的人”,讓學生再度聯想到和平年代的英雄們,師生一起暢所欲言,使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教育!
教學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上,我充分利用互連網上的資源以及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增大了課堂的容量,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提供了足夠的背景資料。這些背景資料的展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課文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事情講清楚的這一教學難點,為他們感受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優秀品質提供了有利的情感線索,達到普通教學手段所不能實現的教學效果。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同樣,本節課還存在著值得探討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待于研究,力求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更有實效。
《黃繼光》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為奪下敵人的597.9高地,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一驚天動地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課文渲染了激烈、殘酷的戰斗場面,襯托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同時生動刻畫了黃繼光在戰斗中的言行,他主動請纓時說的話,槍林彈雨中匍匐前進,舍身堵槍口的壯舉,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課按事情發展順序,步步展開故事情節。全文以“接到命令——主動請戰——英勇獻身——占領陣地”為主線,字里行間都流露出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和文字沖擊力,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根據教材特點,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在以下方面: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黃繼光在戰斗中的英雄事跡;
2、通過學習課文,感悟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
3、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由于本課是感悟型的文章,通過感情朗讀,豐富積累,從而體會黃繼光的光輝形象,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戰斗的經過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給文章分段。
二、學情、學法、教法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跡,而且在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但這樣的故事發生的年代與現在差距甚遠,因此若以一般的“讀故事-說故事-思考故事”的教學步驟來上課,其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一方面對課文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感情也不夠投入。因此創設情境必不可少,多媒體在此時的作用顯而易見。而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只需引領學生深入、有效地開展有層次的閱讀,盡量留出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注意鼓勵創新性的理解和表達。
選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那么嚴格細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因此,在課上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選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但在閱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品讀,比如說本課中描寫敵人的瘋狂與黃繼光的頑強無畏的句子和段落。通過初讀感知、重點精彩部分賞讀,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語言特點產生比較深刻的認識,能賦予“粗知大意”較為豐富的內涵。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戰爭與和平,前面已經有幾篇精讀和略讀課文,在這篇選讀課文的學習中,把精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應該是最好的實踐機會。
三、教學過程
結合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我把新課設計為六個環節:
一、師生交流,走近英雄
交流的內容包括三部分:①回憶自己了解的`戰爭英雄。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佩服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英雄事跡,然后讓學生歸納這些英雄人物的相同點。
戰爭英雄身上的崇高精神是共通的,調動學生以往從英雄人物身上積累的情感體驗,可以自然地遷移到本課的主人公身上。
②交流黃繼光的個人資料。
③介紹上甘嶺戰役。
這個環節的交流,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黃繼光,增加黃繼光和這場戰役在學生心中的立體感,從而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故事中去。并且,學生對自己有一定了解的人和事會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和真摯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把全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先寫黃繼光所在的營接受攻占高地的緊急任務;
第二部分(3—6)接著寫進攻受阻,黃繼光在緊急關頭挺身而出,主動請戰;
第三部分(7—11)再寫黃繼光頑強堅持戰斗、壯烈犧牲的經過;
第四部分(12)最后寫戰斗取得了勝利。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邊讀邊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來理通課文的脈絡,可以用多媒體出示“先寫,接著寫,再寫,最后寫”這幾個導詞,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分段和概括段意。在此過程中可以教給學生掃讀和跳讀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入境動情。
播放電影《上甘嶺》的幾個片斷。
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戰爭片段,讓學生直觀感知,激發情感,為下面的“讀”奠定基礎。
四、重點品讀,形象塑造。
1、自讀自悟。再看一個片斷,分析597.9高地在上甘嶺戰役中地位,直奔重點,說說從哪些地方能讀出敵人的“拼命”,并將有關的句子用線劃出來。
2、讀議激情。請學生激情飽滿地讀出敵人的拼命。再奔重點,議一議,黃繼光怕不怕?從哪里能看出來?當黃繼光負傷爬行,突然站起來時,作者為什么用了一個“啊”字和三個“!”?
這一環節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完成黃繼光英雄形象的再塑造。學生天生是一個探究者,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學生提供探究的切入點。首先通過敵人的“拼命”,學生一定會明白,黃繼光參加的是一次最激烈的戰斗,處境極其險惡,完成任務的困難極大,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然后抓住一個“??!”字和三個“!”讓學生讀讀議議。這里留下的空間極大,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地解析人物言行,通過大家的智慧碰撞使英雄的形象豐滿起來。
五、真情流露,自由表達。
1、假如你是黃繼光的戰友,你想對他說什么?
2、配樂激情朗誦詩歌《永恒》,這是作家嚴辰獻給黃繼光的一首充滿炙熱感情的詩。
3、同學們想怎樣表達對黃繼光的感情呢?讀書?寫詩?寫感想?下面的時間學生自己處理。
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通過讀書、朗誦詩、寫詩、寫感想等形式與英雄進行心靈對話。學生真情流露,才能讀得入情,寫得感人。
六、拓展提高。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更多的英雄資料,進一步與英雄對話。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溝通課堂內外,開發課程資源,增加實踐機會。
《黃繼光》說課稿3
《黃繼光》是小學冀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考進行說明。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黃繼光》時,我們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在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使語文教學從文本走向人本。
二、結合實情說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為單元的主體課文,黃繼光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課文主要描寫在上甘嶺戰役中,為了戰斗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這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充分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頭腦中已經儲備了許多英雄人物事跡,而且在閱讀、理解、獨立思考問題等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飛躍。他們敢于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因素對本節課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三、把握教材說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校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感悟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抓重點詞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四、立足發展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文本敘事條理清晰,語句真摯感人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讀促解、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運用:“讀——找——議——說”的方法學習文本。另外,為了縮小學生與時代背景的差距,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我在教學中還特別注重借助多媒體輔助,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
五、實踐反思說流程:
(一)營造情境,激發興趣。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最初,我是從課題質疑導入,進而分析文章內容。但通過課堂實踐后,我發現這樣一篇感人的文章,開篇就把學生帶入到生硬的分析思考中,就失去了人文情感的體驗,也就沒有了語文課堂的靈魂。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對本課的設計加以修改完善,采取了“營造情境,激發興趣”的導入方法。
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從古至今我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勝枚舉。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請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一下他的英雄事跡,好不好?”
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很快就把學生帶入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通的氛圍中,有效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學生在開課伊始就對英雄人物充滿了無限的崇敬,激發了學習欲望,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整體把握,初讀感知。
無數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提示我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尤為重要。這一環節,學生在有了充分的預習基礎后,通過再次初讀感知、回顧全文,概括完成填空“黃繼光是一位( )的戰士” 。在匯報交流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適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使黃繼光“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滿腔的愛國主義精神”躍然而出,并牢牢地印在學生的心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課的情感基調,為深入文本的學習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三)重點研析,精讀感悟。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在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這一環節時,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步驟層層深入:
①讀中找:學生在自讀中標畫出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的英勇頑強。
②品中感:找出描寫敵人子彈的幾個比喻句,通過品讀、交流這樣寫的好處,感受反襯的寫作手法對表現人物品質的巧妙作用。
③觀中悟:視頻展示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使學生在理性的認知前提下,感性認識得到充溢。
這樣的教學流程,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既有效地突顯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能夠層層深入,突破教學難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學、思、感”推向高潮。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在找詞句時能夠準確把握重點詞句;在品讀比喻句,對比感悟時,對英雄的敬佩和對敵人的憎恨,溢于言表、色彩分明;在欣賞視頻播放的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感人畫面時,更有學生熱淚盈眶。學生的情感在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中得到不斷的深化,本課的教學目標逐一得到很好的落實。
(四)深入挖掘,拓展提升。
為了更好地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散思維。在學生的情感飽滿而高漲時,我對文本的空白進行了精心的填補:我軍取得最后的勝利后,戰士們會是什么樣的心理。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勝利后的戰場場面。
我們原本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想想過去,看看今天,你想對黃繼光說些什么?然而這樣的教學設計課堂效果并不理想。
后來,經過我們教研組的認真思考,反復研討,最終我們把這一環節的“說”改成了“寫”。再一次的課堂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現,由于寫的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情感流露,在寫后的交流中,學生語言豐富、情感真摯,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課堂效果。
(五)身臨其境,情感升華
本次教學活動在全班齊讀著名詩人嚴辰獻給黃繼光的詩歌——《永恒》中結束。當學生的情感在“讀——品——悟——寫”中得到不斷積淀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縱情抒發的機會。課堂上全班起立,帶著對英雄的無限崇敬,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蓄積的情感得以釋放,讀的入情入境,讀的感人至深,課堂氛圍最終被再一次推向高潮,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高效落實。
六、提煉精華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所在。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黃繼光
英勇頑強 主動請戰
英勇獻身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
不怕犧牲 占領高地
這樣的板書設計提綱挈領,重點詞句的提煉和清晰的結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能夠有效地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提煉與鞏固,對課堂教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