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白恒云事跡簡介范文(通用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2024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白恒云事跡簡介范文(通用3篇),歡迎品鑒!
2024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白恒云事跡簡介篇1
白恒云,女,漢族,1978年11月生,中共黨員,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油召鄉李元寨小學教師。她扎根偏遠鄉村學校18年,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實施“對號法”,注重學生成長過程性管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她積極倡導開展教育教學信息化變革,帶領學生學習書法、手工、音樂等多門課程,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養。她守護農村孩子,關注學困生和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時常拿出錢物資助貧困學生,用溫暖和關愛踐行“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她所帶的班級班風良好,教學成績突出,得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一致好評。曾獲全國模范教師、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師德標兵等榮譽。
2024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白恒云事跡簡介篇2
教室里超過一半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看到這些孩子的眼神,她總有一種媽媽般的心疼,傾情傾力,課下如媽媽一般操心。很多家長出門打工時,把孩子交給白老師,心里就踏實。每年的節假日,白老師都會組織開展像“給父母寫一封信”等主題班會活動,還利用視頻、微信等聊天方式,讓學生談一談對父母的思念和愛。
班里有一名女生小婷(化名),媽媽、哥哥、妹妹都有智力障礙,全家人僅靠父親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計,家境十分貧寒,小小的年齡就承擔起照顧家的責任。有一次,白老師看見小姑娘自己趴在課桌上一個人發呆,兩眼通紅,一問才知道昨晚家里沒面粉了,媽媽讓她去鄰居家借面粉,她不去,媽媽就打了她。
孩子一邊說一邊哭,白老師痛在心里。中午一放學,她就把家里的半袋面粉送去小婷家。從此以后,換季時節,她就把女兒的衣服找來送給她,還號召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幫助她,小女孩臉上重新綻放了笑容。
學生小宇(化名),小小的孩子就失去母愛,奶奶年過九旬,不能自理,僅靠父親照顧她們。上課時,她常常鼓勵小宇,生活中偶爾送她一個漂亮的發卡等小禮物,小姑娘日漸開朗。畢業之后,逢年過節,小宇就給白老師發來祝福,但凡有點成績,她就與白老師分享。白老師說,她很欣慰這份最質樸的回報。
2024年12月,李元寨村村民王鳳宇因病住院,巨額的醫藥費使這個家庭雪上加霜,他的兒子在李元寨小學讀二年級,學校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寒風中伴隨著一曲“愛的奉獻”,白恒云等老師帶頭捐款,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長隊,將自己的零花錢一一投入,小手凍紅了、鼻子凍疼了,但大家的心是暖的。
2024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白恒云事跡簡介篇3
和許多農村一樣,父母在外謀生計,孩子留守家鄉由爺爺、奶奶照料。白老師的班里有很多這樣的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留守兒童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甚至厭學,還有的迷戀網絡,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課堂上,白老師有意識地優先提問他們。放學了,她就抽出時間,約幾個學生專門談心、輔導。座位安排上,她也特意體現出“一對一”,讓學習好的與學困生結成學習小組。
走在上、下學的路上,白老師看到走得慢的或需要幫助的學生,總會熱情地捎上一程,她的自行車成了很多學生的“便車”。冬天天黑得較早,對于離家較遠的孩子,她會主動將其送回家,然后自己再踏著夜幕往家趕。
班里的學生小明(化名),課堂上心不在焉,作業完成不好,總找理由應付。他的媽媽外出打工,生活一直由奶奶照顧,于是,白老師去小明家家訪。奶奶說,小明媽常年不在家,他總以找同學做作業為由,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一問作業做完沒?回答說完成了。老人不識字也就信了。白老師和小明媽媽聯系商定,盡量多給家里打電話,多關注孩子,老師也會多往家里去,還安排方便的同學一起作業,相互監督。她在學校跟小明談學習、談未來、談理想,教育他體諒家人的辛苦,一定爭口氣,不能自我放棄。孩子漸漸改掉了不良習慣,成績得到大幅提升。
一次家訪中,天色已黑,又下著小雨,走在泥濘的小路上,白老師不慎從電動車上摔下來,膝蓋被磕破,衣服也被磚頭劃破了,她強忍傷痛回到了家。丈夫心疼地說:“你真傻,難道為了學生你不要命了嗎?”第二天,白老師還是一瘸一拐地來到了學校,同事勸她休息,白老師說:“閑在家里,放心不下。”
白老師通過各種渠道關注學生的情緒,深入了解每個學生,辨別思想動態,一旦發現問題,盡早處理。很多孩子和白老師聊天、談心,日子久了,都變得很“乖”,有了什么煩心的事都愿跟白老師交流,整個班風積極向上、團結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