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鄉變化社會實踐報告【三篇】
社會實踐報告是進行社會實踐后需要完成的報告,是指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深入實際、深入社會,對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總結報告。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家鄉變化社會實踐報告【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篇: 家鄉變化社會實踐報告
一、社會調查目的:
1)對自己的家鄉的地理環境做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以便讓自己更加清楚的認識自己的家鄉;
2)認識自己家鄉在鎮、縣、市、省的一個發展格局及自己家鄉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尋求改善的良策,積極配合周邊的兄弟地區共同協調發展;
3)了解人民生活狀況、幸福指數,了解國家政策在推動“三農”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實落實到人民群眾身上;
4)調查人民群眾對政府、基礎組織的滿意指數,并了解政府、鄉鎮基層組織是否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及醫療保險的落實情況,是否還存在上學難、看病貴等現象,了解鄉鎮醫療衛生狀況、硬件設施、人員力量的安排狀況及教育設施的建設狀況;
7)了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條件的改善,交通方面發生的巨大改變以及對當地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發展經驗;
8)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分配、協調機制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響及對當地“三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哪些深刻影響;
二、社會調查的內容:
1)時間:20XX年1月20日至20XX年2月20日,共30天;
2)地點:我的家鄉———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
3)內容:通過實踐了解家鄉近些年來的宏觀(如: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其三者發展變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觀變化;
4)實踐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紹家鄉狀況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動筆寫作
在自身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響,導致未能獲取全面、綜合的信息,通過了解、探究自己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鍛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強了與他人的交際能力;
三、實踐的結果和體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黨和國家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綱要時,舉國上下團結一致共同為此奮斗。我的家鄉位于滇東北的一個壩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壩子,是滇東糧倉具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它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四季如春)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森林、水、礦產),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對于這樣一個地方,地理位置相對重要,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相繼在這里開通,改善了這里的交通狀況。然而這樣的改變并沒有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給這里帶來巨大改變,反而,從全國百強縣的行列中被淘汰出來了,昔日那些能容納大量勞動力崗位的工廠陸續“下課”……從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費型的企業。在我的家鄉歷來以煙草、蠶桑等為重要產業,并且每年能為全縣人民帶來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業慣性、科技落后、設備老舊等原因,使得與這些相關的產業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的發展結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城鎮化進程緩慢、人們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這樣的狀況,政府未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來對經濟的發展進行及時的調整。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經濟作物(煙草、蠶桑)得到大面積種植,人們收入也隨之提高,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成了一種時尚;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給我們身邊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污染、浪費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現了一些不利于社會和諧的人和事,讓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顏面為之蒙受損失,人們的幸福指數也不會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脅。
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難撫平這樣“傷口”,看教育辦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圍有多廣、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鄉,教育設施相對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設施也不如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因為好的環境的確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只能治療精神上的傷口,身體上的傷還得靠醫生。說到這,順便談一下人們看病的問題,隨著醫療保險的實施,國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給廣大人民群眾建立醫療保險,大大解決了人民看病難的問題,提高了健康水平,節約了農民的血汗錢,也在人民心中養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識。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并且現階段我國的糧食供應始終處于一個基本平衡且偏緊狀態,自20XX年國家取消了農業稅,并每年對農民發放種糧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對“三農”的重視,國家做出這樣的決策的確高瞻遠矚。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雖說有所發展但跟工業和第三產業相比,農業相對滯后,發展緩慢,有關農業的一些水利建設不夠完善,并且我國農業每年都要受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如:干旱、洪澇)。如今,國家制定了促進“三農”有效健康的發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持農業的發展。修建基礎設施,改建電網,家電三下鄉,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生產質量。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為“三農”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山的雄偉構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溫柔孕育了萬千生命,土的敦厚養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剛烈開啟了燦爛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鄉---陸良壩子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美!
第二篇: 家鄉變化社會實踐報告
____班___20_________
實踐時間:20__年2月1日至20__年2月22日
實踐目的:隨著時代的進步,我的家鄉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利用寒假的閑暇時間,走遍了大半個村莊,研究了近幾年來家鄉的變化。
實踐內容:
我的家位于一個小縣城中的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最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邊緣的推進,我的家鄉也是日新月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裕了。
十幾年前,村里的路大多都是土路,最好的也就是一條磚頭路而已,一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行走十分困難。雨過天晴之后,土路就變得坑坑洼洼。后來村里修進了柏油路,慢慢的覆蓋了整個村莊,修到了每家每戶的門口,人們的出行變得方便了。現在,泥土小路已經不多見了。
過去村里村外都有大片大片的農田,一年四季都不會閑著。冬春種冬小麥,夏秋便種上玉米,有時候也有一些人種各種雜糧,例如紅薯、黃豆、芝麻等等。收獲是最開心的時候,割小麥,掰玉米,刨紅薯,摘棉花……雖然有些累,但是每個人都很高興。如今,大片的田地被侵占,或者干脆荒廢,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人越來越少。許多耕地被建造上了工廠,廠房和辦公樓如雨后春筍迅速聳立起來。剩余的耕地也不如從前那樣茂盛,專心種地的農民越來愈少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或者在新建的工廠里上班。村莊里的人們漸漸地從農民轉變為工人。
打工拿到的工資要比種地的收入多得多,耕地被占也讓不少人拿到了錢。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上升,便不再滿足于過去的小房子。于是,越來越的人扒掉了他們住了幾十年的紅磚瓦房,蓋起了二層的小樓,裝修的精致無比,十分體面。如今小樓房隨處可見,而紅磚瓦房越來越少,僅有的不多個也掩蓋在小樓的陰影之下,而青磚土墻的房屋早已不見了蹤影。
年輕一輩的人則更加努力的工作賺錢,每逢過節,尤其是過年的時候,便會有各種牌照的車從全國各地趕回家,和依舊住在村里的父輩們一起過節。現在小汽車進村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兒了,柏油路修得寬闊,小汽車都停在自家門口,
也不會妨礙什么。小孩子們對汽車已經見怪不怪了,自然也沒那么好奇了。說起交通工具的變化,早幾年前就不見了自行車的蹤影,如今在周圍工廠里上班的人們都騎著電動車,村里一位在郵局工作的老郵遞員幾年前也將坐騎換成了綠油油的電動車。
過去,每逢飯時,村里各處便會升起裊裊的炊煙,如今幾乎沒有人再用那種地鍋爐了,秸稈也沒有了用武之地,任其堆在墻邊,大多數村民更加喜歡使用干凈方便的電磁爐。人們新蓋的小樓,也不會去新砌一個爐子了。因為挖一個沼氣池會有一定的補貼,雖說用起來不是很方便,也有一些人家平時多用沼氣做飯。
家鄉的人們在過年的時候也和以前不一樣了。放煙花的人家越來越多,家家戶戶的鞭炮一年比一年長,年夜飯也越來越豐盛,小孩子的新衣服一件比一件鮮艷。甚至還有在家門口掛起紅燈籠的,無一處不體現著過年時歡喜的氣氛,也顯示了村里人的生活更好了。
總結:總的看來,家鄉發生了變化,其實就是村里人越來越富裕了,生活水平漸漸提高了,這正是改革開放和家鄉人民的努力帶來的結果。我相信未來我的家鄉還將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人們更加幸福。
第三篇: 家鄉變化社會實踐報告
一、過去的狀況
過去的馬路,說白了就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不小心腳就崴到了。晴天還好,但車子一過就塵土飛揚,連連讓人咳嗽。雨天就更讓人煩惱,雨水一澆,路上泥濘一片,一輛車子過來,泥水就濺了行人一身。有的水積在坑里,大冷天的,便結了冰。人走在上面,一不注意就滑倒了,摔傷不說,咱這面子往哪擱啊。媽媽小時候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別的不說,以前這路啊,非常的窄,一人過還行,要是幾人一起過,恐怕就得側側身了,人挨人,人擠人,程咬金來了恐怕就得爬著走了。交通不便,導致各地的貨物、資源流通不快捷。那時候,人們過黃河都是擺渡,人們過江都是坐旱船的。媽媽上師范可就難了。
二、現在的狀況
瀝青鋪成的大道平坦極了,而且十分寬敞。兩邊的綠化帶更給灰灰的公路添加了一些生機。兩邊的汽車整整齊齊的,沒有人越過分道行駛線,司機們都十分守規矩。一道到汽車,成了一道風景線。寬寬的馬路,四輛大卡車過也不擠。一個個“不下崗的警察”——紅綠燈、斑馬線、攝像頭,特別是指示牌,禁停、勿轉等等,指揮著人們的交通安全。路面非常的平坦,不像以前那樣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人們走在上面,從心底感到舒適。在一九七四年,洛陽市又修筑了黃河大橋使吉利區和孟津縣相通。兩地的人民都非常的喜悅,那年,“建橋”成了潮流的名。
三、發生變化的原因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變化巨大。人們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富起來了,經濟好了。在還沒有修路時,人民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對,修路!只有路變了,這個城市的經濟看起來就很好。于是,家鄉轟轟烈烈的開始修路。修完后,人民都皆大歡喜,心底都高興自己能走上平坦的大路了,是的,中國的經濟、科技事業也走向了平坦的大路,步步高升。
四、我的想法和建議
現在的人們雖然普遍都遵守交通規則,但是仍有一些素質低的人冒犯這規則。比如:有的三輪車,覺得只有汽車闖紅燈才會被罰款,所以在馬路上無所顧忌,橫沖直撞,讓別人嚇一跳。也有一些汽車,把車牌號擋住,闖紅燈,妄想逃過罰款他們不知道,這不是幾百元的事,在他們的一言一行里,系著千萬條生命,一不留神就會出車禍。主要司機們還是存著僥幸心理,想著不會出車禍什么的。可是,我們不要讓這樣的安全隱患出現,豈不更好?一些非機動車跑上了機動車道,身邊的大車呼呼開過,難道這些人的心里不慌嗎?汽車跑上了非機動車道,自行車車主們嚇得趕緊讓道。這樣不都是安全隱患嗎?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交通工具普遍的變成了汽車,汽車的車尾氣是人類的公敵之一,危害人類的健康,所以,我建議大家多騎自行車,既鍛煉身體,有健康了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千言萬語總結成一句話,家鄉的變化真不少,最卓越的就是公路,我們應該感謝老前輩們,是他們,給了我們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要好好學習,為效勞祖國,也為報答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