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范文(精選6篇)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范文(精選6篇)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上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范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1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公司一名員工在讀了《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之后的感受。

  對中華文化的驕傲感,對文化復興的使命感。

  讀到致良知大型論壇學習會的發展,傳播的迅速,甚至翻譯成多過語言,想到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一群人。致良知四合院這樣的行動,對整個世界像一股清泉凈化人心。讀到哽咽,內在的共振,深深的驕傲!

  致良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劑良藥,踐行致良知,使我們的光明大道,幫助自己,傳播致良知是我們的使命,推動人類文明。

  一念一言一行+時間累積作用。

  數學題的算法讓我非常震撼,幫助一個人看似小事情,甚至感覺看不到成果,其實時間的變量加進來,就大不一樣!

  成就一個人就是成就無數人,追隨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利益無數人,教壞一個人就是教壞無數人,攪局一項偉大事業就是傷害無數人。

  一個念頭、一個行為也這樣加入時間的累積作用,也是成就無數傷害無數,首先是對將自己的成就與傷害。

  所以要隨時明心、凈心。覺察自己的念頭,檢查自己的行為,抬頭三尺有神靈,一切根源來念頭,所以日日勤拂拭,建立雷達系統。

  立志,我要成為哪一種人?

  五種入流之人:士人,能人,君子、賢人、圣人。

  以往最多是士人,所以很努力依然有那么多困惑,就像王大師,整個人很干凈,鏈接更高的能量,立志拯救世界的人不會為原生家庭的事情痛苦。越是能量低的人,越是志向低的人,困惑越多。所以,知行合一的目的就是致良知,一,就是立志。

  有內外合一的遠大志向,才不會沉溺痛苦,才能更快穿越甚至超越。

  在生活中的啟發與運用:

  面對父母矛盾的痛苦:一方面要面對和探尋解決的路途,第二,就是立志做幫助這樣家庭的導師,這一切的發生就是為了錘煉我,我一切的投入就是為了一項偉大事業,一個偉大的使命,何必痛苦與一時,何必焦慮于一時?帶著恐懼也帶著感恩,感恩這痛苦里的使命,感恩這樣的體驗與一點點的成長。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彼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笔藢昧腥珪珗笾赋觯骸叭h同志必須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睘榱松钊雽W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論述,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會)召開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理論研討會,現將研討會上的發言摘要刊發,以求推動文化自信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

  關于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的關系,首先要確認的事實是,由于民族復興這一歷史訴求在近代的出現,中國的文化自信經歷了內部的蛻變,原有的結構被打破,原先非主流的因素得以突出,形成帶有時代特征的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傳統,體現了中國人世代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延續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梢哉f,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形成了我國的“獨特優勢”。但是,習近平總書記同時提醒人們,近代以來,“中華傳統思想文化經歷了劇烈變革的陣痛”。這就是說,近代以來的中國文化自信并非簡單地立足于固有傳統,而是在變革的基礎上的自信。

  直到18世紀,中華文化的確因其古老、完備而為世界羨慕,一度還出現了“中學西漸”的局面。但是,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知識隨之涌入,中華古老文化的過時性暴露出來。伴隨著刻骨銘心的慘痛歷史,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反思和懷疑傳統文化的當下價值,如嚴復所言,“中國自甲午一創于東鄰,庚子再困于八國,海內憬然,始知舊學之必不足恃?!边@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卻是無法回避的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新肯定儒家傳統思想之積極意義時,也指出,“近代中國由盛到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統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舊,畏懼變革、抱殘守缺,跟不上世界發展潮流。”

  “封建統治者”因循守舊,畏懼變革,并不代表全部中國文化精神,中國人也并非完全不能認識到文化創新之重要?!吨芤住分性缇陀小芭c時偕行”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說,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提出過圣人“不法其故”、“不循其禮”,“三代不同禮”的思想,這才有了后來的“舊邦新命”的命題,即發生蛻變以后的中國文化自信。

  經歷170多年的歷史探尋,今天的中國已經能夠證明近代以來文化變革運動的選擇是符合歷史之必然要求的,不能無視這個基本的文化史進程來談文化自信。

  20世紀至今,與民族復興同步,中國傳統文化事實上處在變革之中,也就有了現代化的,即鄧小平所說的“跟上時代”的偉大成果。應該說,今天提出“文化自信”,其意不在于糾纏文化史本身,而在于正確引領民族復興中國夢的最后完成。

  一個重要的文化事實是,在承認并主張文化變革的過程中,一開始就存在著違背辯證法的形而上學、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即只講變而不講不變,主張完全放棄中國文化,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用西方的觀念及制度來改造中國。

  這類主張已經被20世紀的歷史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成功,在文化模式上就是既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改造,又對“全盤西化”予以拒絕:一方面,革命拒絕了西方資產階級把中國變成殖民主義附庸的愿望;另一方面,革命還成功拒絕了教條主義“西化”愿望,堅持用中國的思維方式來解決中國的問題,美籍學者周策縱在《五四運動史》 中就從這個角度確認:“二戰期間,中共提出了一個公式:改造西方文化以適應中國的形式,即以‘民族的形式’在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引進社會主義的文化,以適應中國的模式,保留其精髓?!?/p>

  歷史的一頁已經翻過,但歷史上發生過的問題還會發生,改革開放以來西化思維定勢的泛濫就是如此。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要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就在于對“全盤西化”思維模式的警惕。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考察時,針對把中國古代經典的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加入西方東西的現象,指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這里雖然說的只是課本中的古詩詞問題,但習近平總書記用了“‘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這一重要判斷,表明他敏銳地感覺到,在當下所謂“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現實地存在著一種文化危險———“唯洋是從”即唯西方文化是瞻,以“去中國化”為榮的危險。

  去掉一個國家的民族文化標識,后果就是《共產黨宣言》所揭示的,西方資產階級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西化之推行,民族文化之被摧毀,是民族的悲劇,因為那是被西方資產階級強加于上的,結果是使自己這個民族更加適合于接受西方的奴役和剝削。習近平總書記曾尖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為了從思想上徹底破除西化思維的統治,習近平總書記從方法論上指出,“看到別的國家有而我們沒有就簡單認為有欠缺,要搬過來;或者,看到我們有而別的國家沒有就簡單認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這兩種觀點都是簡單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確的?!边@一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堅持與運用,其意義即如毛澤東當年對五四運動的辯證分析:反對把傳統文化中的一切都無條件地去掉,必須和應該保留傳統文化中的好的、有生命力的東西,甚至如國家治理體系與機制的中國元素,唯保持變與不變的平衡,國家與民族才能健康前行。

  在中國歷史發展——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每一重要關頭,依靠不斷自省而演化的文化自信與自覺精神,中國人才把握住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方向,使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目標日益接近。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3

  杰克遜走了,網絡的靈堂上卻堆滿了一簇簇極富中國元素的菊;(遺憾的是,錢學森的走顯得要遜色得多)喬布斯走了,仍然是中國人在為他炮制一個又一個的神話。無論是以央視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還是以新浪為代表的網絡媒體,都會毫不吝嗇地為這一切留下一個顯著的位置,因為媒體也認同了民間的這一種文化認同。在以利益為衡量標準的價值觀面前,自身文化的不自覺與不自信十分不幸地被這些媒體推波助瀾。由此我們不得不慨嘆美國文化的強大。這個時候的美國人或許在中國人為杰克遜和喬布斯哭泣的時候竊笑————這是美國文化的勝利。

  曾幾何時,從一種光影中去體會一種溫暖,這種溫暖的精髓便是純粹————一個純粹的人,一種純粹的精神。曾幾何時,這種純粹卻被《金剛》和宮崎駿替代,不經意中我們開始了對另一種文化的認同而開始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很大氣,毀了也好,摔了也罷,忘了也就忘了,反正我們承受得起,長期被異族統治,習慣了做穩奴隸?

  曾幾何時,當天安門前出現第一家肯德基的時候,我對同事能有緣光顧而艷羨不已,于是在若干年后也學會了燒咖啡,切比薩餅,無意識地失去了一種文化自信,這種文化的不自信應該與一個原因有關————滿眼的崇洋媚外。一個美國老將軍有關快餐的發家史至今還在通往全國任何一個地點的列車上傳揚。

  我們在反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文化的摧殘時,卻在以另一種方式摧殘著文化。山西平遙的那座古城墻被幸運地留了下來是因為缺錢。一段歷史的保留竟然還要通過上書的方式,這依然是緣于一種文化的不自覺與不自信。當以任志強為代表的既得利益者代言人高談闊論城市化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是否意識到了一種文化的不自覺和不自信。

  當一種文化淪落到需要振興的境地,這種振興的背后便是一種不自信。對文化靈魂的拯救并不在于造一個什么,重要的是在于保留一個什么。只有保留了自己獨特文化并具備獨立核心價值觀的國家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最重要的標志便是是否具備一個獨立人格的靈魂。

  有一個故事: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蔽何暮钤唬骸翱傻寐勑??”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閑而名出聞於諸侯。”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總是要到出現很大的問題和重大損失后才去彌補。孟子提倡的王道,行仁政,施教化。遺憾的是,后者一直在被弱化。

  美國的成功在于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同步,有人感嘆而今中國社會道德的淪喪,道德的淪喪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墮落,不自覺中做了異族文化的奴隸。經濟的發展以犧牲文化為前提代價太大,當下并不需要文化重塑,文化傳承更重要,鋼筋水泥堆積起來的只能算得上是一種“偽文化”,它比沒有文化更隱蔽更可怕,“偽文化”甚至可以成為文化墮落的元兇;文化重塑也不是一紙紅頭文件所能完成的,全憑一種文化自覺。

  當務之急,文化重塑還是從文化人做起,這里所指的文化人首先包括教育人和媒體人,一個新社會離不開教育人與媒體人的建構,而非讓教育與媒體被社會綁架。文化自覺的前提首先在于每一個教育人與媒體人樹立起一種文化良心。

  重塑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徑便是樹立文化自覺意識,不給漢奸文化大行其道提供任何便利。媒體與教育應首當其沖地擔起應有的責任。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4

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他的源頭可以一直追溯至鴻蒙未開,天地未分之時,就是在這片黃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足以令世界驚嘆的文明。孤城絕塞,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聲勢浩大,威嚴聳立兵馬俑;有形象生動的甲骨文,有龍飛鳳舞的狂草;有筆直端莊的正楷,有流暢連綿的行草;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中國還有著一套龐大的禮儀,科舉,官員制度,這種種的一切,讓我們享有著數千年的輝煌歷史。我們也因此逐漸產生了自負干。

  然而,所有的驕傲,所有的自負,都伴隨著炮火聲被擊碎,被摔破,那些所謂的五千年文明,在面對敵人的刀鋒時,竟是如此不堪一擊,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幅幅珍美的畫卷,被肆意扔擲于地上,踩在腳底,好像我們的文明也被踩在了腳底,陷入沉睡。

  我們不禁回想:“我們,做錯了嗎?”

  于是開始廣開言路,大招大攬,不斷學習和借鑒外國文化,但是我們又回首發現,自己究竟成了什么樣子?這邊一塊,那邊一點,中國人的意志也逐漸開始模糊,文化的輝煌好像離我們又遠了一點。那種屹立于世界之巔峰的自信,不見了。丟失了。

  我們曾想丟棄恥辱前行,卻不知道恥辱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如今的中國,各種文化互相交織,卻是一派亂像,各種風格迥異的文化互相沖擊,文化的多樣性都有了,但是等這么多文化最終融合以后,所產生的那個東西,還是“中國”么?如今越來越多父母,自己的孩子還沒理解幾首古詩,就拉著他去學習英語,美名其曰:“英語是世界性的語言”殊不知,5000年前,又是哪里為世界之中心?就算如今偏移了位格,為什么不想著重回世界巔峰?而去選擇別國的文化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最令人費解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這樣,盲目追求外國產品,認為:“外國的就是最好的”,過外國節日,原本的文化被他們拋棄,原本中秋的明月,重陽的茱萸,變為了圣誕樹,南瓜燈。就像外國人一樣?;蛟S文明沒有地域性,但是文化一定有,不然為什么只有這片土地誕生了我們的文明?

  他們為了追求而追求,身上那種身為禮儀之邦,天朝上國的自信,那種自付不會輸給任何人的自信,好似被我們遺棄了。

  如今的中國,文化亂象,急需尋找一支主心骨,作為文化融合的主體,這時候,我們理應高昂著頭顱,露出不言而喻的微笑,然后洪亮的說道:“選中國文化!”理應如此。

  一個文明,一種文化若想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則必須要增強文化自信。當我們好不容易擺脫了,戰勝了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為什么又不愿去拾起那本屬于自己的東西?莫非我們擺脫了肉體的奴役,又要重新回到精神的控制上去么?

  只有當我們內心重新擁有那種以一持萬的自信之時,中華民族,華夏文明才有可能回到五千年前那,原本屬于我們的寶座上!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5

  “學”,首先就是要定時定量地讀書。

  你可以選擇一個人讀,每天在規定的時間閱讀固定頁數,10分鐘、半個小時都可以。讀書,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

  你也可以選擇共讀,比如和家人、同事聚在一起,共讀一本書,然后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在一個能量場中彼此激蕩。

  當你在開車或者走路的時候,也可以選擇聽書(這本書的音頻版本,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利用零散時間,接受圣賢思想的滋養。日積月累,你會感覺生命越來越明亮。

  讀書時,要做到“三到”:身到,口到,心到,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去體會文字背后的深意。比如什么是“心中擁有無盡寶藏”?“行為作用與反作用”到底意味著什么?“明心”功夫之一,就是對“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體證,這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當一個人能夠時時刻刻以這一真理來引導自己的人生時,就是在時時刻刻種下生命幸福乃至圓滿的種子。

  除了“明心”,還有“凈心”功夫。所謂凈心,就是觀照、反省、引導。(推薦閱讀:明心功夫的七大要點;九個步驟,深刻反省,找回自己)

  對初學者而言,反省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反省并不是每天臨睡前在頭腦里把一天的經歷過一遍“電影”,而是按照書中所寫步驟,以一顆真誠之心,將自己的惡行惡語惡念寫在紙上,然后深刻懺悔,如此,才能倒空心中的污垢,拔除苦痛。

  觀照,就是隨時隨地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幾乎不需耗費額外時間,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對念頭的覺察,一有不好的念頭萌生,即刻去除。

  而引導,則是凈心的根本。通過立大志、發大愿,將自己的才華、智慧、能量等奉獻出來,盡可能地去利益他人。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當我們幫助他人建設心靈品質時,自己的家庭和生命也將變得更加幸福圓滿。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篇6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國運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到黨的十八大明確“建設文化強國”,再到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許多社會學家在總結人類歷史時,說人類的每一次跨越總是文化的跨越,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最終是文化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習總書記為何如此重視文化自信?我們提出“文化自信”的底氣何在?又如何要踐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與中華文化軟實力

 ?。ㄒ唬?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和影響力

  1、???文化軟實力的概念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實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疤岣邍椅幕泴嵙Α?,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說它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2、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

  文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的最好詮釋。什么元素和符號最“中國”?其實不用說外國人,就連我們自己脫口而出的也往往是長城、武術、中醫、京劇等等。而它們的共性,就是“古老”。這些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勾勒出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源遠流長,構成了世界熟知的那個“傳統范兒”的中國。然而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創新秀”正迎頭趕上,打造著中國新的國際印象。如果說文化符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名片,那么這張“名片”上的內容顯然也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國家實力的持續躍升,它也會不斷增添新的內容。既傳承熱情大氣、踏實肯干的做事方式,又富有標新立異、勇于突破的創新精神,不斷更新的中國形象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軟實力。書寫了千年的中國故事,如今正翻開新的一頁。讓中國的名片更閃亮,既需要吸引八方客來親眼看看,更需要我們自己主動走出去。面對愈發多樣的文化元素,中國人只有更加主動地講好自己的故事,才能展現中華文化風采,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這正是文化的力量。

 ?。ǘ?文化自信,這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同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相融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昨天、今天和明天,歷史、現實和未來一脈相承。中國的未來決不是西化,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不是發展階段的差異,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人不自信,誰人信之?中華優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目標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精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國家命運、民族前途滿懷信心。

  為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高度重視文化自信,這也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題中之義。

  二、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繼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之后,中國極為重視的第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這三個“更”,凸顯了“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的地位。讓中國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層面:

  (一)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從5000年綿延不斷的悠久歷史中走來,創造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的愛國情操,“天下大同”的人類情懷,“修齊治平”的心性修養,“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合”的美好理想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這些思想、精神、追求和理念歷久而彌新,在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展現出巨大的文化光輝,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最獨特的性格氣節、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文化基因,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正因為有著如此強大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和世界民族先進之林中充滿堅定的文化自信。

  (二)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革命理想不懈奮斗歷程的文化寫照,它聯系中國共產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對于共產黨人而言,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和清醒劑,是最好的教科書。當代共產黨人只有從革命文化中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禮,才能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清醒認識我們黨與生俱來的精神特質和政治本色。只有用具有豐厚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的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養心靈,使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干部的精神血脈,才能使當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變得深沉而執著,精神品格變得高尚而堅毅。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不容動搖,精神家園不能迷失,紅色基因不可變異。革命文化構成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精神傳統和精神標識,是中國共產黨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的精神支柱,也是當前廣大共產黨員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不可或缺的精神養料。這種體現無產階級政黨獨特精神氣質、代表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精神標識的特殊材料,對于挺立當代共產黨人精神脊梁而言,其作用不容忽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政治信念、市場意識、社會理念、公民倫理和人本精神等層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與價值,是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最佳支撐。我們在面對各種文化價值的沖擊和社會思潮的碰撞時,能夠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堅持為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借鑒,打破“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的西方話語偏見,發出和傳播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為人類文明作出我們的獨特貢獻。正是這種科學的文化方向,我們才能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充滿文化自信。

 ?。ㄈ┲哺谥袊厣鐣髁x偉大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的文化。這一條說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孕育、產生、發展的客觀歷史條件。任何一種文化的孕育、產生、發展都離不開一定時間、空間所提供的客觀條件,有什么樣的社會和時代的客觀條件,就會孕育、產生什么樣的文化。具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而言,它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什么人主觀臆想就能創造出來的,而是基于當代中國的具體文化和各方面實際,結合當今時代的各方面客觀條件,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孕育、產生、發展起來的,順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先進文化。如果脫離了當代中國的具體實際、當今時代的具體條件,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不會孕育、產生。即使基于這樣的實際和條件孕育、產生后,如果再次脫離實際和條件,那它也不會持續發展下去,而只能是走向衰敗和沒落。

  三、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說“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和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方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舊’,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和‘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對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才有條件在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與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條件。”

  (一)多元文化發展

  費孝通先生,用了非常精煉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四句話來概括“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珍愛、熱愛自己的文化,認識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同時也要認識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在這樣一種互相尊重的情況下,最終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海北藏族自治州古為羌族居地,數千年前,先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西王母文化、昆侖文化等文化瑰寶。是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接合部,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由來已久。這里生活著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等27個少數民族。藏、蒙、回、撒拉、土族五個世居少數民族在海北創造了屬于自身的獨特文化,又呈現出和諧共處,彼此交融的文化特征,作為海北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而存在。長期以來,各族人民在海北這片熱土上共同生產生活,厚重的歷史文化、多民族的傳統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在這里匯聚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的匯聚地,成為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海北藏族自治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對于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或許海北州各族人民群眾根本就不需要用“高大上”的語言來評說,在他們的心中,不論怎么創怎么建,就是希望各族人民群眾都能像一家人一樣,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就是希望大家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日子越過越好?!跋褚患胰恕本褪枪惨粋€家園,“過好日子”就是同一個夢想。

 ?。ǘ┐蛟炀窀叩?,篤行文化自覺

  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海北藏族自治州調研。在他強調,海北州不僅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更是一片精神的高地,同時,生態建設的責任重大,是一個可以做大文章的地方。要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尕布龍”精神,打造精神高地;在文化旅游上要樹立品牌意識,以品牌擴大影響、提升品位、促進發展。我們有義務打造好中國原子城理想信念教育學院這個陣地,沿著國之脊梁的壯闊征途,熔鑄“青海精神高地”的永恒基石。篤行我們的文化自覺。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今天,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勇氣,向著美好生活的幸福彼岸逐夢前行。行走在筑夢中國偉大征程中,13億多炎黃兒女更應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在續寫中華民族輝煌成就的同時,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更好的中國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男人插女人app| 国产亚洲精品aaaaaaa片| 日韩在线第二页| 国产精品色内内在线播放|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中国一级特黄aa毛片大片| 日本一本二本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床戏无遮挡免费观看网站| 六月丁香综合网|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97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大香伊蕉国产av| eeuss影院在线奇兵区1页| 宝贝乖女好紧好深好爽老师| 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免费播放| 男女做性无遮挡免费视频| 午夜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野草|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二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视频| 精品毛片免费看| 午夜内射中出视频| 绿巨人app入口|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女人182毛片a级毛片|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69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网| 国产真实乱偷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