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pu都有幾核的 cpu的核心數(shù)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優(yōu)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cpu都有幾核的 cpu的核心數(shù)量是不是越多越好篇一
cpu的中間就是我們平時稱作核心芯片或cpu內(nèi)核的地方,這顆由單晶硅做成的芯片可以說是電腦的大腦了,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shù)據(jù)都是在這指甲蓋大小的地方進行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的關于cpu有多少個核心的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絕大多數(shù)cpu都采用了一種翻轉(zhuǎn)內(nèi)核的封裝形式,也就是說平時
cpu內(nèi)核我們所看到的cpu內(nèi)核其實是這顆硅芯片的底部,它是翻轉(zhuǎn)后封裝在陶瓷電路基板上的,這樣的好處是能夠使cpu內(nèi)核直接與散熱裝置接觸。這種技術也被使用在當今絕大多數(shù)的cpu上。而cpu核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被蓋在陶瓷電路基板下面的那面要和外界的電路相連接。cpu都有以千萬計算的晶體管,它們都要連到外面的電路上,而連接的方法則是將每若干個晶體管焊上一根導線連到外電路上。例如duron核心上面需要焊上3000條導線,而奔騰4的數(shù)量為5000條,用于服務器的64位處理器itanium則達到了7500條。這么小的芯片上要安放這么多的焊點,這些焊點必須非常的小,設計起來也要非常的小心。由于所有的計算都要在很小的芯片上進行,所以cpu內(nèi)核會散發(fā)出大量的熱,核心內(nèi)部溫度可以達到上百度,而表面溫度也會有數(shù)十度,一旦溫度過高,就會造成cpu運行不正常甚至燒毀,因此很多電腦書籍或者雜志都會常常強調(diào)對cpu散熱的重要性。cpu還應有確定的主板,如:i7的cpu就只能用專用的主板。
核心(die)又稱為內(nèi)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chǎn)工藝制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shù)據(jù)都由核心執(zhí)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jié)構(gòu),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zhí)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總線接口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為了便于cpu設計、生產(chǎn)、銷售的管理,cpu制造商會對各種cpu核心給出相應的代號,這也就是所謂的cpu核心類型。不同的cpu(不同系列或同一系列)都會有不同的核心類型(例如pentium 4的northwood,willamette以及k6-2的cxt和k6-2+的st-50等等),甚至同一種核心都會有不同版本的類型(例如northwood核心就分為b0和c1等版本),核心版本的變更是為了修正上一版存在的一些錯誤,并提升一定的性能,而這些變化普通消費者是很少去注意的
cpu內(nèi)核。每一種核心類型都有其相應的制造工藝(例如0.25um、0.18um、0.13um、0.09um、0.065um、以及0.045um等)、核心面積(這是決定cpu成本的關鍵因素,成本與核心面積基本上成正比)、核心電壓、電流大小、晶體管數(shù)量、各級緩存的大小、主頻范圍、流水線架構(gòu)和支持的指令集(這兩點是決定cpu實際性能和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功耗和發(fā)熱量的大小、封裝方式(例如s.e.p、pga、fc-pga、fc-pga2等等)、接口類型(例如lga775、socket 370,socket a,socket 478,socket t,slot 1、socket 940等等)、前端總線頻率(fsb)等等。
因此,核心類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cpu的工作性能。一般說來,新的核心類型往往比老的核心類型具有更好的性能(例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 1.8a ghz就要比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 1.8ghz性能要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在新核心類型剛推出時,由于技術不完善或新的架構(gòu)和制造工藝不成熟等原因,可能會導致新的核心類型的性能反而還不如老的核心類型的性能。
例如,早期willamette核心socket 423接口的pentium 4的實際性能不如socket 370接口的tualatin核心的pentium iii和賽揚,低頻prescott核心pentium 4的實際性能不如同頻的northwood核心pentium 4等等,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cpu制造商對新核心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新核心的中后期產(chǎn)品的性能必然會超越老核心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