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觀后感5篇
《黃金時代》觀后感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金時代》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金時代》觀后感1
年輕時??匆槐尽饵S金時代》的雜志,以致后來別人說起黃金時代時,總認為指的那本雜志。看20xx年第34屆香港金像獎頒獎晚會,才發現許鞍華導演,湯唯主演的關于民國女作家蕭紅傳記《黃金時代》。
本人學識淺薄,開博上網后學到了不少東西,逛博時曾看到過博友寫有關蕭紅的博文,可因不喜歡終究沒感興趣。昨天逛博,又見一博友寫了首關于蕭紅我的黃金時代詩文,于是在網上尋來湯唯演的《黃金時代》視頻看看。感謝湯唯!真的,若不是湯唯,我至今還不見識蕭紅,也不會對此人感興趣,雖喜歡文學,但從未看過蕭紅作品。認識湯唯,是從《色戒》開始,但這片我沒看過,只是從此知道湯唯,看過她演的《晚秋》《北京遇上西雅圖》。后來又在微博中看到過她的一些在外用外文演講的視頻,感覺湯唯不僅演技好,文采和能力也不錯,不愧為人才!昨天午后閑來在網上看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湯唯,把那位民國女作家蕭紅,演繹得真是唯妙唯俏,棒極了!
在我的眼里和心中,感覺蕭紅就是湯唯演的那樣,看到網上蕭紅的照片時,反倒覺得那不是蕭紅,湯唯演的才是。湯唯演得那么好,可惜沒能憑借《黃金時代》奪得第34屆香港金像獎影后桂冠,片中她將燃著煙頭按向手腕熄滅,將蕭軍離去,蕭紅痛苦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就是湯唯,不知真實的蕭紅是否也這樣?因為湯唯,我開始注意蕭紅。
說真的,我不喜歡這個不長壽的民國女作家,至于她的作品,以后有空有機會就看,但決不會刻意,更喜歡丁玲。喜歡湯唯,喜歡湯唯演的蕭紅,在《黃金時代》影片末尾,我聽到并看到了有關蕭紅的文字,我和祖父的園子。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
我家有一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這些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跟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太陽在園子里是顯得特別大。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飛走了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從《黃金時代》中,我看到蕭紅是崇尚自由的,個性也很開放,她只想擁有一個安靜的地方和愛,喜歡寫作。她的寫作能力是無限廣闊的,感情也很細膩,以致于太專注于作品創作而脫離現實生活,生活對她也太不公平了。從她的文字來看,很接近生活,作品文字描寫什么的都很細致入微,直入人心,令人感動,這個還是值得學習的。
總之,《黃金時代》觀后,見識了蕭紅,謝謝許鞍華導演導出此片,謝謝湯唯的表演,學無止境,我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觀后感2
這是關于作家蕭紅的傳記,是通過認識她的作家朋友們的口述形式來完整演說了蕭紅的一生。一個在常人看來,無比痛苦的靈魂,卻堅強的面對著苦難,熱烈地愛著這個世界,并把自己的感受用美好的文字記錄了下來。
有些事情都無從考證,只有當事人最清楚,看不出蕭紅有什么抱怨,只有沉默。她是一個經歷了苦難的女人,敢愛的女人、溫柔的女人、堅強樂觀的女人,一個真實生活著的女人。
蕭紅愛上了有婦之夫的表哥,與他私奔,表哥因受不了家里的壓力,離開了蕭紅。因為這件事,蕭紅令父親身敗名裂,舉家不得不遷居鄉下。之后,蕭紅離家,獨自生活。在饑寒交迫生活困頓之時,她去找了父親指婚而自己背叛了的未婚夫,與他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身懷有孕,但兩人坐吃山空,欠下旅館的債務,未婚夫消失,把蕭紅一個人留在旅館。
蕭紅給報館寫信,報館的作家們商量怎樣替她還債救她出來,于是蕭軍去拜訪蕭紅,第一次就發現了她的文藝寫作才能,從此兩人相愛,同甘共苦。蕭紅生下孩子,沒有辦法養活,就送給了別人,后來她寫了《棄兒》。
再后來,二蕭一直追隨在魯迅的左翼作家團體里,與魯迅、許廣平交往密切,蕭紅的作品得到了魯迅、許廣平的贊許,在寫作上,蕭紅的才能勝過蕭軍。由于蕭軍的背叛,給蕭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蕭紅一直深愛著蕭軍,但蕭軍堅持去從軍打游擊,二人分開。再次見到蕭軍,蕭紅的身邊就已出現了端木,但她一直懷著蕭軍的孩子,從此,二蕭永遠的分開了。
蕭紅與端木結婚,但二人卻不能共患難,蕭紅生下蕭軍的孩子,三天后孩子去世,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生存是多么艱難。蕭紅他們輾轉去了香港,在香港她有肺結核,后來又發現了腫瘤,做了切除手術,端木到處去奔波,在蕭紅最后的歲月里,一直是駱賓基陪伴照料她,駱賓基開始寫蕭紅傳記。
在蕭紅31年的生命歷程中,她寫出了非常優秀的作品,也一直在追求著愛與自由,是那么勇敢,那么凄涼。在那個抗戰的年代,她的作品也許并不能被大眾所熱愛,但離開戰爭年代,她的作品顯現了光輝,尤其她的《呼蘭河傳》,這部文字優美的自傳體小說,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美好與希望。
除了熱情,蕭紅還滿含著許多的憂郁,更確切是一種悲涼,但她卻那么溫柔地對待著世界,忍住悲傷努力愛著所愛的人,在她的艱難世界中,在她的生活中,在她的心里,永遠存在著美好的希望,她是一個飽含熱情的生命,雖被世事蒙上一層凄涼,但終究掩蓋不了她曾在這個世界上熱烈地燃燒過。
電影感人至深,把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表達的那么清楚明白,世事變幻,誰能與誰同舟,到處是漂泊、凄涼、無情、冷漠。天地是寒冷的,唯有心存愛意的人是溫暖的,溫暖著自己,溫暖著身邊的人,也溫暖著時代,更溫暖著后來的人。
《黃金時代》觀后感3
和民國時代的林微因、張愛玲這些時代的弄潮兒相比,蕭紅更像是一個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螻蟻。她這一生,與之有關聯的詞語大約是:貧困、凄苦、孤獨、疾病和短命。19歲離家出走,未婚先孕,而后又被未婚夫拋棄在旅館。認識了蕭軍,她的命運和創作都走向了一個高度,可這也是造成后來他們感情破裂的潛伏因素。
蕭紅的作品大概是最近幾年才被發掘和重視的。讀得不多,最初獨到的是《呼蘭河傳》,大學時候讀的,具體講些什么也大都忘卻了。現在了解了才知道,原來這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也是繼《生死場》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了。那個時候記得蕭紅也是因為“二蕭”的緣故吧!總覺得志同道合的文人之間能有這樣的結合,總該是一件浪漫,志趣相投、互相愛慕,一起肩并肩、手牽手走在林蔭小道上,任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晚飯之余,相互捧一本喜歡的書,或相互交流、或各自閱讀,燭臺上一閃一閃的小火苗調皮地跳著舞,不停地變換著各式各樣的舞姿,像是為他們配樂。他們在浩瀚的書海里跳著愛情的華爾茲……這才是想象中的“二蕭”的愛情。
真正了解過之后,才明白他們的愛情,沒有那么多的風花雪月,更多的卻是顛沛流離,窮困潦倒。但卻也是怡然自得,自有一份文人的默契和傲骨支撐著他們度過那艱難困苦的歲月。從哈爾濱到青島、再到上海、后來的東京、武漢、延安、重慶、到最后病逝于香港,蕭紅短暫的一生漂泊了這么多地方。直到最后,她還是她,任性的她、自我的她、敢于斗爭的她、滿腔才華的她。
民國時期的女作家們,現在知名度很高的好像也只有張愛玲、林徽因、丁玲他們了,蕭紅的價值是近幾年剛剛被發掘的。我想這是時代的選擇吧!新中國成立不久,人們好不容易擺脫了貧困的狀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光明大道,開始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所以張愛玲才會被賦予“小資”的稱謂,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蕭紅的作品描繪的貧窮、寒冷和饑餓,是那個時代的人們想要拼命擺脫的,所以得不到社會主流的認可。而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發展太快了,意識到我們應該真正地把文學的精華展示給世人看,慢慢地,蕭紅的文學地位開始上升了。
蕭紅沒有受過很高的教育,不得不承認,她有天生的寫作才能以及后天的筆耕不輟。她的才氣、文筆絕對不亞于家喻戶曉的張愛玲,可是在文學史上卻并沒有的到應有的地位。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熱愛蕭紅作品的人的悲哀。
有時候會不自覺地把蕭紅和三毛拿來對比。她們骨子里的文人情懷和隨性灑脫的性格是十分相像的,可他們卻是不同的人,蕭紅經歷了凄慘的人生境遇卻從來沒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她活得堅強而自我。三毛失去了最愛的荷西,但她還有愛她的家人朋友,可是她卻選擇了去黃泉奔赴亡夫。從這點來看,蕭紅是勝過三毛的??墒蔷妥髌穫鬟_出來的聲音來看,三毛傳遞的更多的是愛和自由,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墒捈t的作品大多描寫饑餓和貧窮、傳遞的更多的是負面能量,這樣看來三毛倒是略勝一籌了。可熱愛生活的人卻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再被生活遺棄的人卻勇敢地活下去和命運作斗爭。這些沒有孰對孰錯,誰是誰非,只是兩個鮮活的生命,兩個閃亮的靈魂。都應該是我們所學習和敬仰的。
《黃金時代》觀后感4
這是我第三次看這部電影,卻是第一次有想要表達些什么的沖動。
提起蕭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其短暫的一生所經歷的波折感情。對于蕭紅自己來說,感情也的確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在文學創作方面。
電影《黃金時代》以蕭紅的一生為線,通過對她幾段感情的再現,期間再加上眾多角色的獨白,為我們勾畫了一個生動的.、鮮活的蕭紅。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成功之一在于它并沒有對蕭紅的感情有所遮掩,而是將其堂堂正正地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在看時反而并不會有八卦的心態,而是很自然地把它當作蕭紅的一部分,以它作為一個窗口去走近蕭紅。
蕭紅的身上有著極強的傳奇色彩。她只活了31歲,但她所經歷的,所承受的已然是完整的人生。她的一生逃過婚,失去過未婚夫,換了三任男友(駱賓基的后人澄清蕭駱二人并非戀人關系),送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影片里,許廣平曾說蕭紅很擅長寫饑餓和苦難,她寫得令人觸目驚心。飯桌上的一位文人在評價蕭軍和蕭紅時提到蕭紅是靠天賦和感受去寫作的。天賦?蕭紅的天賦是什么?或許是豐富經歷帶給她的異于常人的生活體驗吧。一直在流浪,一直在尋找??释杂?,也向往穩定。
全片最令我動容的地方便是蕭紅與蕭軍的命定相遇。“蒼白色的臉,特大閃亮的眼睛,聲音受驚而顫抖”,這是蕭軍第一次見到的蕭紅。那時的蕭紅肚子里還懷著汪恩甲的孩子,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兩人夜里的相談甚歡。人與人之間的點燃,可能從見面的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未婚夫離開,留下六百多元的債。蕭軍有心救助,卻力量不足。一場洪水給了兩人希望,也讓蕭紅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大的轉變。蕭紅遇見蕭軍,就像遇到了光。她懷著大肚子從樓上窗戶跳下來時,是笑著的;和蕭軍租旅館,房間簡陋,因為窮困連鋪蓋都沒有,她是笑著的;去巷子里吃飯,多了一份帶湯的肉丸子,她也在笑?!半姛粽找鴿M城的人家,鈔票帶在我的衣袋里,就這樣,兩個人理直氣壯地走在街上?!蹦菚r的蕭紅令人羨慕,她擁有著簡簡單單的幸福。不僅如此,蕭軍還帶蕭紅去結識一眾文人,在寫作上幫助蕭紅。好的時候,兩個人是真好,一起聊天,一起寫作,一起去拜訪魯迅先生,一起做很多事。那是屬于蕭紅的“黃金時代”。后來,日子漸漸好了,兩個人的距離反而遠了。在一次次的矛盾中積攢了越來越多的委屈與失望,最終她在分分合合中,選擇了另一個人。我相信不少人看到這兒,應該都會嘆息。
蕭軍被蕭紅吸引始于才華。蕭紅后來反問:“如果我沒有你想象的那種才華呢?”那個時代給文學創造了一種成長的氛圍。越是壓制,文學青年們自由的思想越是要沖破牢籠。蕭軍和蕭紅的感情何以裂變,我們很難知曉其中細節,也不宜過分關注。感情之事本就復雜,當事人都未必理得清楚,更何況他人。他們二人留在那個時代的是屬于自己的文學印記,這也是后人應更多去關注的東西。
《黃金時代》觀后感5
電影《黃金時代》是一部人物傳記版的故事片,整部影片風格略顯沉寂,體現了導演對已故女作家蕭紅的深切緬懷與追憶,通過真實的故事還原了一位飽受生活之苦卻仍然天真大氣的女作家。從她生平事跡看雖然文章的創作風格上“離經”,但感情生活并不“叛道”,反而還總被那些薄情寡義的負心漢所叛,就像她遺棄自己的孩子那樣,自己也總是被男人遺棄,終其一生都未能實現她那個想做一名普通女人過平凡日子的心愿。
自古文章憎命達,大多的優秀文章必須是經歷過苦難的那些瀟灑落魄的文人才能感受得到的,世態炎涼再加上落魄文人所散發出的那種獨有的悲情色彩就更能很好的發酵成一壺陳年佳釀醉倒熒幕下的觀眾。而落魄文人大多都有一刻拋去私心雜念擯棄功名利祿后的純潔之心,這純潔之心就像是呼蘭河上游堅冰融化的水,冰涼通明清無雜質,從遠方而來又流向遠方,任時光荏苒卻永不枯竭,具有一股生生不息的魔力!
蕭紅一生都渴望能找一個體貼愛護她的男人,但是最終都只是個幻想。第一個男人由于好馬不吃回頭草的“面子問題”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黃了。第二個由于男人嫉妒心強,在女人面前深感自卑而最終選擇去前線抗戰離開了她也慢慢疏遠忘記了她。第三個是由于膽小怕死,逃難的時候撇下了蕭紅自己先溜之大吉了。而且最令人為之流淚的是每次她都懷孕的時候被男友遺棄。其實作為女人她只是希望能有個名正言順的歸宿,體貼愛護她就心滿意足了。可就這心愿也終究未能如意。因為她所希望要的和男人給他的或者男人以為她想要的之間總是錯位,不禁令人感嘆,在那樣的時代里,女人的這些基本愿望原來顯得是那樣的奢侈啊!
她一生都在漂泊流浪躲避戰亂,甚至挺著大肚子時也照樣是筆耕不輟漂泊繼續,這真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種薄命紅顏總令人想到李清照說的“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那種漂泊,她的創作靈感游走于童年記憶里家鄉的菜園和小說創作之間,生活的希冀游走于對男人的幻想和被拋棄的殘酷現實之間。可以說在那樣的一個特殊時代里的這名普通女子,終其一生也未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歸宿,但后人卻在文學祠堂里給了她一個名分,也算是對她在天之靈的一絲慰借吧。
她的文學造詣頗受人們認可,尤其魯迅對她的才華更是青睞有加。小說《呼蘭河傳》里的呼蘭河這個地名總令人聯想到北方的叢林草場山田溪流,咋聽上去感受到了一派濃郁的鄉土氣息。我沒有生活過鄉下并未親眼見過電影中那樣浪漫的畫面,然而反而更加體會理解蕭紅筆下“呼蘭河”的那番意境??赡苁侨藢τ跊]見過的事物有更加無比巨大的想象空間,也可能是“久在樊籠里”更容易被激起動物那熟悉并樂于回歸自然的天性和本能的緣故??戳藥锥坞m有點代溝,但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那股靈氣與清新之風還是蠻好的,就如同他本人那樣大氣純潔不拘于俗!
真的是一個純真而無邪的女子。但是她的無知一樣一直赤裸的展現出來,招人陷害卻渾然不知,令觀眾同情憐憫。她的一生給人帶來一種具有自虐傾向的快感,讓性在撞擊中升華,一個偉大的靈魂從電影中抽離出來,深刻地定留在你腦海深處。愛吧,朋友們,即使孤獨,恨吧,朋友們,即使痛苦。在愛恨情愁中體會生命給你帶來的厚重,讓生命承受可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