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后感1500字(矛盾論讀后感1500字大學)
矛盾論讀后感
《矛盾論》是毛澤東在1937年寫的一篇重要文獻,它闡述了關于矛盾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對中國革命及世界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學生,我也有幸讀到了這篇著名的文章。在閱讀《矛盾論》之后,我有了許多感想和思考。
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強調了認識與實踐之間的辯證關系。他指出:“人類的知識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科學;另一部分是社會科學。這種劃分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但就其性質說來,前者反映自然界(物質界)之內部規(guī)律性;后者反映人類社會內部規(guī)律性。”
我們必須通過實踐來認識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性。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推動事業(yè)向前發(fā)展。這也是我們在學習中需要注重實踐的重要原因。我們應該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認識和理論,從而推動自己在學習中的進步。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論》認為,矛盾是物質世界里普遍存在的。毛澤東指出:“世界上沒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這個觀點很有啟示意義。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之間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只有了解了這些矛盾,并善于處理它們,才能更好地推動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問題。例如,在教育領域中,存在著知識和能力之間的矛盾、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只有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才能夠推動教育事業(yè)全面發(fā)展。
統(tǒng)一性與斗爭性
《矛盾論》還闡述了對于矛盾統(tǒng)一性與斗爭性的認識。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統(tǒng)一性和斗爭性,是由于矛盾著的兩個側面內部同一,又由于矛盾著的兩方又互相區(qū)別。”
這意味著任何一個事物都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之間既存在著統(tǒng)一性又存在著斗爭性。只有了解了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并善于處理它們,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結語
《矛盾論》是毛澤東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通過對《矛盾論》的閱讀,我對辯證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且也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更加注重實踐、善于總結經驗,并以辯證思維去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