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道理和啟示范文三篇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見載于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20日,蕭紅于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作,12月27日全稿連載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道理和啟示范文三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一篇: 呼蘭河傳道理和啟示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感觸頗深,她用童年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給我們看的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
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是多么單調呵!年年種著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后花園都有些蝴蝶、螞蚱、蜻蜓……堆滿了破東西,漆黑塵封的后房是她玩耍消遣的地方;此項而富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侶……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雖然一年之中也必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等的熱鬧、隆重的節日,而這些節日卻也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一樣單調而呆板。如果這樣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起來的浪花,那也無非就是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病了,老胡家又跳大神了,小團圓媳婦終于死了;那也無非就是磨坊的馮歪嘴子有老婆有孩子了,而后老婆突然死了,留下剛出世的第二個孩子……
呼蘭河就是這么個小城,單調,呆板,可又不是沒有一絲色彩的。每一間茅舍內,都充滿爭吵、歡笑、嘮叨。那兒的人民多是善良的,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有時顯得麻木,愚蠢,但他們按照他們的想法,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就是因為這“該怎么辦就怎么辦”,老胡家的婆婆“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思索、生活”,就因為她的小團圓媳婦“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羞”,“十四歲就長那么高”,說這小團圓媳婦不像個小團圓媳婦,堅信得狠狠管教,打啦罵啦,到最后花了五十吊給他家小團圓媳婦治病,而結果呢,卻是把這個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名為十四其實不過十二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老家去!
《呼蘭河傳》里的人物,似乎都是些甘愿做傳統思想的奴隸的可憐蟲,似乎都缺乏積極性。馮歪嘴子是他們中間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贊美他,特別頑強,是原始性的頑強。
這本書,盡管凄婉,盡管憂郁,卻仍然美麗得動人。合上書,我的心是寂寞的。
第二篇: 呼蘭河傳道理和啟示
假期,老師讓我們閱讀《呼蘭河傳》這本書,當然,推薦閱讀書籍并不是只有這一本書,而是因為我格外喜愛這一本書。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章祖父的大花園,祖父的大花園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應有盡有。花園里不僅有昆蟲,還有許許多多營養豐富的蔬菜,,有嫩綠的黃瓜,金黃的玉米和胖胖的倭瓜等。這個花園里有小生命、有歡樂、有昆蟲、蔬菜、玫瑰、樹木,每時每刻都有生命在成長。不僅有這些,還有無窮無盡的樂趣呢!不信,我帶你去瞧瞧!
你瞧!小作者把韭菜當做野草砍掉,把狗尾巴草當作谷穗留著。你們說說這是不是趣事呢!趣事可不只這一個。有一次,祖父和小作者到園里澆花,小作者拿著裝滿水的水瓢,往天上一揚,還大聲喊“下雨了,下雨了。”但這不算最有趣的,我個人認為最有趣的事是在祖父帽子上帶玫瑰花,那時,祖父在地上拔草,他當時知道“我”在捉弄他,可他卻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給祖父帽上插了三十朵玫瑰花,“我”一邊插花一邊笑著,祖父忽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花開得這么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我”聽了笑得哆嗦。全部插完后,“我”跑回了屋,祖父也跟來了。祖父剛一進門,祖母、父親、母親見了大笑起來。而小作者笑得最厲害,在炕上打滾。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玫瑰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因為那花就在他頭上。“我”連忙說了一句:“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祖父也跟著我們笑了起來。這可見祖父十分幽默。
這本書是作家蕭紅的一本自傳體小說,蕭紅從一個四五歲小女孩的視角,既寫下了童年時和祖父的歡快生活,又寫下了童年時的凄慘生活。
我看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后,似乎自己跟著自己走了一遍,體會到了作者的歡快和凄慘。
這本書寫出了真實,看完后,我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第三篇: 呼蘭河傳道理和啟示
讀了蕭紅的《呼蘭河轉》感觸頗深,她用小時候的視角,譜寫了一方水土的風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謠。文中幾個章節中的幾句話感覺很精彩,忍不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個扎彩鋪,扎出的房子、廚子、騾子、大白馬、車子活靈活現。大至噴錢獸、聚寶盆、大金山、大銀山,小至花盆、茶壺、茶杯雞鴨鵝犬樣樣不缺。看著窮人都覺得活著沒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話,細嚼起來,人世間的辛酸苦澀,浸在其中。又有不乏幽默。
還有,胡家的團圓媳婦婆婆,雞鴨、豬、狗貓不舍得打,打貓怕把貓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把豬掉了斤兩,打雞怕不雞不下蛋。唯獨打小團圓媳婦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會跑掉又不會丟了,又不會下蛋,又不是豬,掉了近兩也不要緊又不上秤!
婆婆的算計和愚昧無知,封建世襲生活著的婆婆,打媳婦是想當然。就因為小團圓媳婦僅僅有十二歲,長得卻像十四那么高。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飯吃三碗,要給小團圓媳婦一個下馬威,不打規范不出一個好人來。小團圓媳婦還不如雞狗貓,雞狗貓是不可以打得。小團圓婆婆沒有覺著打媳婦有什么不妥。打傷了,打病了,找來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花五十吊錢給云游真人來醫一醫,破一破。這還舍得。自己手鬧了事,三吊錢的紅花都不舍得買。生活在她看來就該這樣,沒有什么不對。打傷了,醫。醫好了,再打。可憐小團圓媳婦直到被活活地折磨死!小團圓婆婆竟沒有覺著有什么不妥,只是被云游真人嚇一嚇,怕了怕,想了想,還不想過早的下地獄讓人覺著又可憐又可氣又可恨又可悲。
他們的父母生他們下來,沒有什么希望,就是希望他們吃飽穿暖,但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卻一輩子都沒有!
這樣的話看似隨口道來,卻寫出了窮人唏噓世道不濟,沒有憤怒的控訴,字里行間卻在鞭撻著當時社會,勾略出了窮人凄涼麻疲了的生活狀態。
一個個凄婉故事,宛如一個大磨盤,將你的心,壓著、碾著,還有馮歪嘴那冰冷的小磨坊。馮歪嘴的女人一死,大家都覺著馮歪嘴算完了,扔下來兩個孩子,一個四歲,一個剛生下來。可是馮歪嘴自己,并不像旁觀者眼里那樣絕望。他看見兩個孩子反而鎮定下來。他覺著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生根的,要長得牢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