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磬”的成語(yǔ)(11個(gè))
本文整理了磬竹難書、室如懸磬、懸磬之居等含“磬”的成語(yǔ)11個(gè),其中“磬”開頭的成語(yǔ)4個(gè),“磬”結(jié)尾的成語(yǔ)3個(gè),“磬”在中間的成語(yǔ)4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磬”開頭的成語(yǔ)【第1句】:磬竹難書[qìng zhú nán shū]
【解釋】罄:用盡;竹:竹簡(jiǎn),用以寫字;書:寫。用盡竹子也難寫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后泛指事實(shí)多,寫不完。
【出處】《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guó)之所生也,不能勝數(shù),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示例】三臣罪狀,磬竹難書。 ——清·陳康祺《燕下鄉(xiāng)脞錄》
【第2句】:磬石之固[qìng shí zhī gù]
【解釋】比喻不可動(dòng)搖。
【示例】我們兩國(guó)的友誼猶如磬石之固,任何外來力量也動(dòng)搖不了。
【第3句】:磬其所有[qìng qí suǒ yǒu]
【解釋】磬:盡,完。比喻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
【出處】《宋史·寇準(zhǔn)傳》:“陛下不聞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磬所有出之,謂之孤注。”
【第4句】:磬筆難書[qìng bǐ nán shū]
【解釋】極言事實(shí)多,即使用完筆也難寫全。磬,通“罄”。
【出處】《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guó)之所生也,不能勝數(shù),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磬”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室如懸磬[shì rú xuán qìng]
【解釋】懸:掛;磬:樂器,中空。屋里就象掛著石磬一樣。形容窮得什么也沒有。
【出處】《國(guó)語(yǔ)·魯語(yǔ)上》:“室如懸磬,野無(wú)青草,何恃而不恐。”
【示例】于是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仆甚多。 ——明·李贄《初潭集·夫婦二》
【第2句】:朱弦玉磬[zhū xián yù qìng]
【解釋】弦:樂器上的絲弦;磬:一種打擊樂器。借指用樂器演奏的優(yōu)美音樂。
【出處】唐·劉禹錫《令狐相公見示楊少尹贈(zèng)答兼命繼聲》詩(shī):“兩首新詩(shī)百字余,朱弦玉磬韻難知。”
【第3句】:一言難磬[yī yán nán qìng]
【解釋】罄:用盡。形容事情曲折復(fù)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出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我一言難盡,來探望你這歹孩兒索是遠(yuǎn)路風(fēng)塵。”
【示例】十年吃盡苦共辛,一言難磬。 ——清·玩花主人《綴白裘·雙官誥·榮歸》
“磬”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懸磬之居[xuán qìng zhī jū]
【解釋】磬:石制樂器。屋里就像掛著石磬一樣。形容家貧如洗,一無(wú)所有。
【出處】三國(guó)·魏·應(yīng)璩《與韋仲將書》:“夫以原憲懸磬之居,而值皇天無(wú)已之雨,薪芻既盡,谷亦傾匱。”
【第2句】:鐘響磬鳴[zhōng xiǎng qìng míng]
【解釋】磬:古代打擊樂器。鐘被敲響后,磬就自鳴了。比喻事物之間有內(nèi)在聯(lián)系。
【出處】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洛陽(yáng)一寺院里的磬常常自鳴,僧侶為此憂患成疾。其友知此事后,用銼將磬銼了幾處,磬從此不再自鳴。用現(xiàn)代的理論解釋,當(dāng)為共振現(xiàn)象。
【示例】鐘響磬鳴的現(xiàn)象并不奇怪
【第3句】:簪筆磬折[zān bǐ qìng zhé]
【解釋】古代插筆備禮,曲體作揖,以示尊敬。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第4句】:笙磬同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解釋】笙:簧管樂器;磬:古代石制打擊樂器。笙和磬發(fā)出的音響和諧。比喻人事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和睦。
【出處】《詩(shī)經(jīng)·小雅·鼓鐘》:“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示例】笙磬同音,惟房與杜。 ——《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