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耿”的成語(9個(gè))
本文整理了耿耿此心、忠心耿耿等含“耿”的成語9個(gè),其中“耿”開頭的成語7個(gè),“耿”結(jié)尾的成語2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耿”開頭的成語【第1句】:耿耿此心[gěng gěng cǐ xīn]
【解釋】耿耿:形容忠誠。這顆心至忠至誠。
【出處】清·黃宗羲《感舊》:“寒江才把一書開,耿耿此心不易灰。”
【示例】耿耿此心,惟有天知。 ——《柳蔭記》第六場(chǎng)
【第2句】:耿耿寸心[gěng gěng cùn xīn]
【解釋】耿耿:形容忠誠。形容至忠至誠。
【出處】清·黃宗羲《感舊》:“寒江才把一書開,耿耿此心不易灰。”
【示例】耿耿寸心,愿盟息壤,凡百君子,其敬聽之。 ——蔡?hào)|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二回
【第3句】:耿耿于心[gěng gěng yú xīn]
【解釋】耿耿:有所懸念而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牽縈于心。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示例】所惜者,幼為奴隸學(xué)問所誤,于國民責(zé)任,未有分毫之盡,以是耿耿于心,不能自解。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五回
【第4句】:耿耿在懷[gěng gěng zài huái]
【解釋】耿耿:形容有心事;懷:心懷。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懷,牽縈回繞。
【出處】郭沫若《題畫記》:“在日本時(shí)我也曾替他題過畫,當(dāng)時(shí)是更加沒有把握,記得有一張《瞿塘圖》,我題的特別拙劣,至今猶耿耿在懷。”
【第5句】:耿耿在心[gěng gěng zài xīn]
【解釋】耿耿:有所懸念而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牽縈于心。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示例】孤常念孔子稱文王之德,此言耿耿在心。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
【第6句】:耿耿于懷[gěng gěng yú huái]
【解釋】耿耿:有心事的樣子。不能忘懷,牽縈于心。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示例】同學(xué)之間應(yīng)團(tuán)結(jié)互助,絕不能因一點(diǎn)小事就耿耿于懷。
【第7句】:耿介之士[gěng jiè zhī shì]
【解釋】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yǎng)耿介之士,則海內(nèi)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耿”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解釋】耿耿:忠誠的樣子。形容非常忠誠。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七回:“當(dāng)日令尊伯伯為國損軀,雖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示例】盧永祥見一個(gè)忠心耿耿的陳樂山忽然變了樣子,還不曉是何緣故,十分詫異。 ——蔡?hào)|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五八回
【第2句】:此心耿耿[cǐ xīn gěng gěng]
【解釋】耿耿:心有所思,有心事,也指明亮,忠誠。表示心里有事,老是放不下,一直牽掛。也形容內(nèi)心十分忠誠。
【出處】宋·陳亮《復(fù)黃伯起》:“雖欲勉之而德不足取信,言不足以取重,徒使此心耿耿而止耳。”
【示例】此心耿耿,天日為詔。 ——蔡?hào)|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