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醋”的成語(30個)
本文整理了醋海翻波、窮酸餓醋、風言醋語等含“醋”的成語30個,其中“醋”開頭的成語2個,“醋”結尾的成語22個,“醋”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醋”開頭的成語【第1句】:醋海翻波[cù hǎi fān bō]
【解釋】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間因愛情而引起的糾葛。
【示例】請不要把他們家攪得醋海翻波。
【第2句】:醋壇子[cù tán zǐ]
【解釋】裝醋的壇子,指在男女關系上嫉妒心很強的人。
【示例】他們家打爛了醋壇子,整天都不得安寧。
“醋”結尾的成語【第1句】:窮酸餓醋[qióng suān è cù]
【解釋】指貧寒而迂腐的書生。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與了一個富家,也不枉了;卻與了這個窮酸餓醋。”
【示例】近日除將這個窮酸餓醋來做個正知寨,這廝又是文官,又沒本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2回
【第2句】:咬姜呷醋[yǎo jiāng xiā cù]
【解釋】形容生活清苦。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禮祠主膳,淡吃齏面;兵職駕庫,咬姜呷醋。”
【示例】只恐使用不來,路上咬姜呷醋,件件省縮。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二回
【第3句】:味如嚼醋[wèi rú jiáo cù]
【解釋】象吃醋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出處】《楞嚴經》卷八:“當橫陳時,味如嚼醋。”
【第4句】:添油加醋[tiān yóu jiā cù]
【解釋】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夸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出處】屈興棟《血戰劍門關》:“我們這些當通信兵的,常在首長身邊轉,把聽來的一些話,添油加醋相互傳說著。”
【示例】你說話要實事求是,不要添油加醋。
【第5句】:加油添醋[jiā yóu tiān cù]
【解釋】為夸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同“加油加醋”。
【出處】克非《春潮急》二六:“有種人并不懷著什么惡意,卻專喜歡探究人家的隱秘,然后再加油添醋,偷偷地、熱衷地廣播出去。”
【示例】她說話愛加油添醋,不尊重事實
【第6句】:酸文假醋[suān wén jiǎ cù]
【解釋】形容裝出一副文雅有禮貌的樣子。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則是聽上他那酸文假醋,動不動便是'詩云子曰’兒,那個奈煩那。”
【示例】這有什么?大凡一個人,總別酸文假醋的才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9回
【第7句】:半瓶醋[bàn píng cù]
【解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
【出處】《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第8句】:恨如頭醋[hèn rú tóu cù]
【解釋】比喻非常可惡,令人痛恨。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那陳蝦子被毛二胡子一味朝死里算,弄的他酒也沒得吃,肉也沒得吃,恨如頭醋。”
【第9句】:喬文假醋[qiáo wén jiǎ cù]
【解釋】指假斯文;假道學。
【出處】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兄弟,我見這會稽城市中的人,有穿著那寬衫大袖的喬文假醋,詩云子曰,可不知他讀書也不曾。”
【第10句】:私鹽私醋[sī yán sī cù]
【解釋】比喻不敢公開見人的事情。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我在那邊睡也非為別的,因越了不過李大姐情,一兩夜不在那邊歇了,他守靈兒,誰和他有私鹽私醋?”
【第11句】:熬姜呷醋[áo jiāng xiā cù]
【解釋】比喻生活清苦。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氈集》:“下官知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色問舍求田,哪里再經得進口添人。”
【第12句】:拈酸潑醋[niān suān pō cù]
【解釋】產生嫉妒情緒。多指在男女關系上。同“拈酸吃醋”。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謫》:“則見那,嬌惰的熏香閑坐,悍妒的拈酸潑醋。”
【第13句】:強文假醋[qiǎng wén jiǎ cù]
【解釋】指假斯文。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第二折:“有一等寒儉的泛泛之徒,他出來的不誠心,無實行,一個個強文假醋。”
【第14句】:爭風吃醋[zhēng fēng chī cù]
【解釋】爭:嬜,爭奪;風:風韻,多指女子。指因男女關系而妒忌、爭吵。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一:“那時我爭風吃醋便遲了。”
【示例】凌家這兩個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錢,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錢,爭風吃醋爭吵起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第15句】:半瓶子醋[bàn píng zǐ cù]
【解釋】比喻稍有一點知識而知識并不豐富,略有一點本領而本領并不高強的人。
【出處】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在還是個半瓶子醋。”
【示例】你聽他夸夸其談,其實只是個半瓶子醋。
【第16句】:爭鋒吃醋[zhēng fēng chī cù]
【解釋】為爭奪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同“爭風吃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可知是個賤骨頭。”
【示例】他待和他睡覺,憑他一夜兩夜,就是十來宿,我也知不道甚么是爭鋒吃醋。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回
【第17句】:拿糖作醋[ná táng zuò cù]
【解釋】擺架子,裝腔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這會子替奶奶辦了一點子事,況且關會著好幾層兒呢,就這幺拿糖作醋的起來,也不怕人家寒心?”
【示例】我們也干了,也值得你那幺拿糖作醋的!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
【第18句】:強文浉醋[qiǎng wén jiǎ cù]
【解釋】指假斯文。同“強文假醋”。
【第19句】:拈酸吃醋[niān suān chī cù]
【解釋】比喻因嫉妒而引起的不快情緒。形容愛嫉妒別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怎奈靜真情性利害,比空照大不相同,極要拈酸吃醋。”
【示例】如要去告訴人,反要說你是妒婦,拈酸吃醋,傳為笑柄。 ——清·秋瑾《精衛石》第一回
【第20句】:添鹽著醋[tiān yán zhe cù]
【解釋】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夸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同“添油加醋”。
【第21句】:油鹽醬醋[yóu yán jiàng cù]
【解釋】①泛指烹調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來沒有的內容。②指瑣碎庸俗。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二回:“景翼便把阿良那節事寫信給鴻甫,信里面總是加了些油鹽醬醋。”
【示例】我想女子之中,若通些文墨,必竟脫俗;就是不美,自有一種文雅可觀,料不是油鹽醬醋的惡氣。 ——《天雨花》第一回
【第22句】:加油加醋[jiā yóu jiā cù]
【解釋】為夸張或渲染的需要,在敘事或說話時增添原來沒有的內容。
【出處】趙樹理《<三里灣>寫作前后》:“有創作才能的人,也把現實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揚或抨擊,加油加醋說給人聽。”
【示例】他說話總愛加油加醋的。
“醋”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風言醋語[fēng yán cù yǔ]
【解釋】散布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出處】漢·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誑誤。”
【示例】阿福尚在那里尋瑕索瘢,風言醋語,所以連通信的人都沒有,只好肚里叫苦罷了。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七回
【第2句】:添醋加油[tiān cù jiā yóu]
【解釋】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夸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同“添油加醋”。
【出處】周立波《山鄉巨變》:“她是擔心符癩子首先把事情吵開,又添醋加油,把真象歪曲,引起他所看中的人的難以解釋的誤會。”
【第3句】:吃醋拈酸[chī cù niān suān]
【解釋】指為了追求同一異性而發生嫉妒情緒,明爭暗斗。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宴賞》:“嘴兒搽得紅,眉兒畫得濃,只要吃醋拈酸打老公。”
【示例】我們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釘’?是誰的釘,誰的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
【第4句】:呷醋節帥[xiā cù jié shuài]
【解釋】此為具有高尚品德和節操的典實。
【出處】唐任迪簡為天德軍判官,一日軍宴,軍吏誤以醋酌迪簡,以軍使李景略嚴暴,恐罪及軍吏,乃強飲之,吐血而歸。軍中聞者皆為感泣。及景略卒,軍中請以為主,官至易定節度使,時人呼為呷醋節歸。見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中。
【第5句】:柴米油鹽醬醋茶[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解釋】舊指開門七件事,指必備的生活用品。
【出處】元曲: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第6句】:酸眉醋眼[suān méi cù yǎn]
【解釋】指人用妒忌的眼光看待。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公眾場合不能酸眉醋眼,張東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