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1257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衣”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衣錦食肉、衣不完采、衣冠甚偉、衣敝履空等“衣”開頭的成語100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衣錦食肉[yī jǐn shí ròu]

【解釋】穿錦繡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祿。

【出處】《商君書·算地》:“刑人有列,則君子下其位;衣錦食肉,則小人冀其利。”《前漢書平話續集》卷上:“信(韓信)望衣錦食肉,誰指望奪印懷仇,不似芒蕩山下累求良士。”

【示例】《周書·突厥》:“突厥在京師者,又待以優禮,衣錦食肉者,常以千數。”

【第2句】:衣不完采[yī bù wán cǎi]

【解釋】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第3句】:衣冠甚偉[yī guān shèn wěi]

【解釋】偉:壯美。人的儀表神態端莊美好。

【出處】《漢書·張良傳》:“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

【示例】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及入朝,鬢須皓然,衣冠甚偉。”

【第4句】:衣敝履空[yī bì lǚ kōng]

【解釋】衣服破爛,鞋子穿孔。形容貧窮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鮑宣傳》:“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飲食,又以歷遺公卿,被虛偽名。”

【第5句】:衣冠梟獍[yī guān xiāo jìng]

【解釋】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蘇楷為衣冠梟獍。”

【第6句】:衣單食缺[yī dān shí quē]

【解釋】衣裳單薄,食物缺少。形容生活困苦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七卷:“行糧不敷,衣單食缺,若一人獨往,可到楚國。”

【第7句】:衣狐坐熊[yì hú zuò xióng]

【解釋】衣:穿。穿著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出處】《宋書·王僧達傳》:“如使臣享厚祿,居重榮,衣狐坐熊,而無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第8句】:衣不布體[yī bù bù tǐ]

【解釋】布:鋪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無充腸,幼學三年不蒙師訓。”

【第9句】:衣錦過鄉[yī jǐn guò xiāng]

【解釋】舊指富貴以后回到故鄉。含有向鄉里夸耀的意思。

【出處】《新唐書·于高張傳》:“吾乃送公衣錦過鄉邪!”

【第10句】:衣缽之傳[yī bō zhī chuán]

【解釋】原指佛教徒師父把袈裟和食缽傳授給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學問、技能的傳授和繼承。

【出處】宋·朱熹《答鄭仲禮》:“彼中朋友今有幾人其趣向成就果能不失前人衣缽之傳否?”

【示例】衣缽之傳,將在子矣! ——《清史稿·朱駿聲傳》

【第11句】:衣不兼采[yī bù jiān cǎi]

【解釋】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游俠傳·朱家》:“家亡余財,衣不兼采,食不重味。”

【第12句】:衣錦榮歸[yī jǐn róng guī]

【解釋】衣:衣服。錦:有多彩圖案的絲織品。還鄉:回家、探親。古時指做官以后,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夸耀。也說衣錦還鄉。

【出處】明·臧懋循《元曲選·石君寶〈秋胡戲妻〉三》:“謝得魯昭公可憐,賜小官黃金一餅,以充膳母之資,如今衣錦榮歸。”

【示例】一年半的工夫,果然鄉試連捷,并且探花及第,衣錦榮歸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

【第13句】:衣不兼彩[yī bù jiān cǎi]

【解釋】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清·汪琬《敕封徐母劉孺人墓志》:“素無鉛華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第14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解釋】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嬌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示例】人們看不起那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第15句】:衣冠齊楚[yī guān qí chǔ]

【解釋】齊楚:整齊、鮮明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示例】見那些童生紛紛進來,也有小的,也有老的,儀表端正的,獐頭鼠目的,衣冠齊楚的,襤褸破爛的。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第16句】:衣妝楚楚[yī zhuāng chǔ chǔ]

【解釋】楚楚:整潔,鮮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出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見一婦人在前,衣妝楚楚,因縱步覘之,常不及焉。”

【第17句】:衣不曳地[yī bù yè dì]

【解釋】曳:拖。衣衫短小,不拖在地上。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漢·荀悅《漢紀·成帝紀》:“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見者以為僮仆,使人問乃知其夫人。”

【示例】《晉書·苻堅載記》:“是秋,大旱,堅減膳徹懸,金玉綺繡皆散之戎上,后宮悉去羅紈,衣不曳地。”

【第18句】:衣架飯袋[yī jià fàn dài]

【解釋】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事的人

【出處】李棟《彩云歸》:“對于'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的衣架飯袋、凡夫俗子來說,佛門也許是個逃離苦海的福地。”

【第19句】:衣衫藍縷[yī shān lán lǚ]

【解釋】衣服破爛。

【出處】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注:“藍縷:敝衣。”

【示例】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衣衫藍縷。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

【第20句】:衣錦故鄉[yì jǐn gù xiāng]

【解釋】衣:穿。舊指富貴以后穿著華中的衣服回到故鄉。含有向鄉里夸耀的意思。

【出處】唐·崔致遠《酬楊贍秀才送別》:“海槎雖定隔天回,衣錦還鄉愧不才。”

【示例】昔人稱衣錦故鄉,今以本州相授,所以償功。涼州荒梗,宜有以靖之。 ——《新唐書·姜謨傳》

【第21句】:衣紫腰黃[yī zǐ yāo huáng]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帝闕辭榮》:“誰不愿衣紫腰黃,還須慮同袍中傷。”

【第22句】:衣不解帶[yī bù jiě dài]

【解釋】解帶:解開衣帶,指脫衣。因事過度操勞,以致不能脫衣安睡。也形容看護病人十分辛勞(多指對長輩)。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劉孝標注引《中興書》:“仲堪父嘗疾患經時,仲堪衣不解帶數年。”

【示例】看見父親病重,他衣不解帶,伏伺十余日,眼見得是不濟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第23句】:衣食住行[yī shí zhù xíng]

【解釋】泛指穿衣、吃飯、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出處】孫中山《民生主義》第三講:“大家都能各盡各的義務,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種需要。”

【示例】前后相繼約兩個世紀,衣食住行相互影響,極為顯著。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北齊張肅俗墓》

【第24句】:衣裳之會[yī shāng zhī huì]

【解釋】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出處】《谷梁傳·莊公二十七年》:“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

【示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8回:“君奉王命,以臨諸侯,安用兵車?請為衣裳之會。”

【第25句】:衣不遮身[yī bù zhē shēn]

【解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曹州有一個窮漢,叫做賈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07回:“一個個蓬頭垢面,衣不遮身,滿臉的污泥。”

【第26句】:衣錦褧衣[yī jǐn jiǒng yī]

【解釋】錦衣外面再加上麻紗單罩衣,以掩蓋其華麗。比喻不炫耀于人。

【出處】《詩·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又《詩·鄭風·豐》:“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示例】是以衣錦褧衣,惡文太章,賁象窮白,貴乎反本。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

【第27句】:衣繡夜游[yī xiù yè yóu]

【解釋】比喻雖居官位,卻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榮耀顯貴。同“衣繡夜行”。

【出處】漢·焦贛《易林·小過之否》:“衣繡夜游,與君相逢,除患解惑,使君不憂。”

【示例】且衣繡夜游,有識不許。 ——《北史·鹿悆傳》

【第28句】:衣赭關木[yì zhě guān mù]

【解釋】衣:穿;赭:赭衣,赤褐色的囚衣;關:禁閉;木:三木,古時加在囚犯手腳和頸項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指服刑。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

【示例】高爾嘉衣赭關木,雷電擊之。 ——清·章炳麟《哀陸軍學生》

【第29句】:衣不蓋體[yī bù gài tǐ]

【解釋】蓋:遮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唐·杜甫《進雕賦表》:“唯臣衣不蓋體,學號寄食于人。”

【示例】陛下賦斂煩重,百姓日以貧困,衣不蓋體,則是陛下未得以財結民也。 ——宋·蘇轍《御試制策》

【第30句】:衣輕乘肥[yì qīng chéng féi]

【解釋】衣:穿。輕:輕暖的裘衣;肥:肥壯的馬。穿著貴重的衣服,駕馭肥壯的馬。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鐘會,名公子,以才能貴幸,乘肥衣輕,賓從如云。”

【示例】想為官的前呼后擁,衣輕乘肥,有多少榮耀。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

【第31句】:衣不遮體[yī bù zhē tǐ]

【解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6回:“后來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體,食不充饑。”

【示例】烏丙安《民俗學叢話·從“貂禪”談服飾》:“當人們貧困、衣不遮體的時候,觀賞的意義也就完全喪失了。”

【第32句】:衣冠文物[yī guān wén wù]

【解釋】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里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出處】《隋書·百官志》:“于時三川定鼎,萬國朝宗,衣冠文物,足為壯觀。”

【示例】到得遼人,一般稱帝稱宗,以至官員職名大半與中國相參,衣冠文物,百工技藝,竟與中華無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

【第33句】:衣披群生[yì pī qún shēng]

【解釋】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眾生。把衣服給百姓穿上或披上。比喻廣施恩惠于百姓。

【出處】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群生,贍足萬類。”

【第34句】:衣冠禮樂[yī guàn lǐ lè]

【解釋】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范。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出處】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何者?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示例】宋·范仲淹《上張右丞書》:“生四民中,識書學文為衣冠禮樂之士,研精覃思,粗聞圣人之道。”

【第35句】:衣不蔽體[yī bù bì tǐ]

【解釋】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出處】唐·杜甫《進雕賦表》:“唯臣衣不蓋體,學號寄食于人。”宋·洪邁《夷堅丁志·奢侈報》:“妻子衣不蔽體,每日求丐得百錢,僅能菜粥度日。”

【示例】衣不蔽體、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農民望了這群不知稼穡艱難的人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 ——秦牧《土地》

【第36句】:衣食飯碗[yī shí fàn wǎn]

【解釋】比喻賴以生存的職業或技能等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俺女孩兒倒也肯嫁他,只是俺這衣食飯碗,如何便割舍得。”

【第37句】:衣架飯囊[yī jià fàn náng]

【解釋】裝飯的口袋,掛衣的架子。比喻沒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

【示例】我討厭那些衣架飯囊般的人。

【第38句】:衣不重帛[yī bù chóng bó]

【解釋】指不穿多件絲織的衣服。

【出處】《晉書·劉超傳》:“加以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示例】《晉書·劉超傳》:“處身清苦,衣不重帛,家無儋石之儲。”

【第39句】:衣缽相傳[yī bō xiāng chuán]

【解釋】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示例】世上既有“纏足大仙”,自然該有“赤足小仙”,這是衣缽相傳,亦非偶然。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

【第40句】:衣裳楚楚[yī cháng chǔ chǔ]

【解釋】楚楚:鮮明的樣子。形容服裝整齊漂亮。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張如其言,推扉一覷,則內有美少年,相視而笑,衣裳楚楚,眉目如畫,轉眨之間,不復睹矣。”

【第41句】:衣不如新,人不如故[yī bù rú xīn,rén bù rú gù]

【解釋】衣服新的好,朋友舊的好。形容故舊不可輕棄。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示例】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金庸《神雕俠侶》第二十回

【第42句】:衣被群生[yī bèi qún shēng]

【解釋】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眾生。比喻恩惠廣施。

【出處】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群生,贍足萬類。”

【第43句】:衣錦夜游[yī jǐn yè yóu]

【解釋】穿了錦繡衣裳在夜間出行。比喻雖居官位,卻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榮耀顯貴。同“衣繡夜行”。

【出處】《北史·鹿悆傳》:“且衣錦夜游,有識不許。”

【第44句】:衣褐懷寶[yì hè huái bǎo]

【解釋】衣:穿;褐:粗布衣服。外面穿著粗布衣,內心藏有珍寶。比喻人外表樸素而內藏真才。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及其拜為二千石,佩青緺出宮門,行謝主人。……榮華道路,立名當世。此所謂衣褐懷寶者也。”

【第45句】:衣冠輻湊[yī guān fú còu]

【解釋】衣冠:古時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引申為世族士紳;輻湊:車輻湊集于轂上。達官顯貴集聚一處。

【出處】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駢羅,衣冠輻湊。”

【第46句】:衣香鬢影[yī xiāng bìn yǐng]

【解釋】形容婦女的衣著穿戴十分華麗(多指人多的場合)。借指婦女。

【出處】北周·庾信《春賦》:“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示例】那紅樓畫閣,卷上珠簾,二作嬋娟,倚欄而望,衣香鬢影,掩映霏微。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九回

【第47句】:衣缽相承[yī bō xiāng chéng]

【解釋】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示例】由此道者無不各得其所欲而去,衣缽相承,牢結而不可解。 ——劉德桂《嘉慶皇帝》第二十節

【第48句】:衣弊履穿[yī bì lǚ chuān]

【解釋】弊:壞;履:鞋。衣服穿破了,鞋子磨漏了。形容人很貧窮。

【出處】《莊子·山木》:“衣弊履穿,貧也。”

【示例】衣弊履穿,坐榻無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讀書,不迎送賓客,人皆以為倨。 ——《金史·雷淵傳》

【第49句】:衣帶之水[yī dài zhī shuǐ]

【解釋】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出處】《南史·陳后主紀》:“我為百姓父母,豈可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示例】海天萬里,不過衣帶之水爾。 ——《臺灣通史·疆域志》

【第50句】:衣冠掃地[yī guān sǎo dì]

【解釋】指舊時士大夫寡廉鮮恥,喪盡名節。

【出處】《舊唐書·薛廷珪等傳論》:“自唐祚橫流,衣冠掃地,茍無端事,孰恢素風。”

【示例】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家國無人,衣冠掃地。”

【第51句】:衣錦夜行[yī jǐn yè xíng]

【解釋】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夜里穿著錦繡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顯示榮華富貴。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傳》:“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示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聞古人有云:'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耳。’”

【第52句】:衣食之謀[yī shí zhī móu]

【解釋】維持生活的謀劃。

【出處】宋·陸九淵《謝參政啟》:“比坐啼號之迫,浪為衣食之謀。投檄無緣,強顏可笑。”

【第53句】:衣無二彩[yī wú èr cǎi]

【解釋】身上沒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著樸素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安帝紀》:“朝廷躬自菲薄,去絕奢飾,食不兼味,衣無二彩。”

【第54句】:衣香髻影[yī xiāng jì yǐng]

【解釋】衣香:衣服上散發出來的香氣;髻影:頭發的影子。形容婦女的衣著穿戴十分華麗。借指婦女。

【出處】北周·庾信《春賦》:“池中水影懸勝鏡,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賀《詠懷》詩:“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示例】有少年觀燈,夜歸遇少婦甚妍麗,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動人。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

【第55句】:衣錦之榮[yī jǐn zhī róng]

【解釋】顯貴后回歸故鄉的榮耀。

【出處】《周書·令狐整傳》:“然公門之內,須有衣錦之榮。”

【示例】宋·歐陽修《晝錦堂記》:“一介之士,得志當時,而意氣之盛,昔人比之衣錦之榮也。”

【第56句】:衣食稅租[yī shí shuì zū]

【解釋】指居官食祿。同“衣租食稅”。

【出處】《漢書·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第57句】:衣豐食足[yī fēng shí zú]

【解釋】豐:豐富;足:足夠。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出處】明·楊柔勝《玉環記·玉簫嘆懷》:“誰似你衣豐食足口頭肥。”

【示例】且說那些長安的婦人,生在富貴之家,衣豐食足,外面景致,也不大動她心里。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

【第58句】:衣取蔽寒[yī qǔ bì hán]

【解釋】取:選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

【出處】宋·司馬光《訓儉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第59句】:衣不及帶[yì bù jí dài]

【解釋】衣:穿衣服;帶:腰帶。穿衣服來不及把腰帶系上。形容時間倉促,裝束不整。

【出處】《后漢書·王充傳》:“規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帶,屣履出迎,援符手而還,與同坐,極歡。”

【示例】效節指揮使趙在禮聞亂,衣不及帶,逾垣出走。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十八回

【第60句】:衣冠沐猴[yī guān mù hóu]

【解釋】冠:戴帽子;沐猴:獼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示例】厭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 ——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曲

【第61句】:衣被蒼生[yì pī cāng shēng]

【解釋】被:同“披”;蒼生:百姓。把衣服給百姓穿上或披上。比喻廣施恩惠于百姓。

【出處】唐·釋元康《肇論疏》卷上:“言垂示文章,作世間之軌則也,有本云,衣被蒼生,亦可然也。”

【示例】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蒼生,如何言無功?若汝則無功耳。” ——清·吳趼人《俏皮話·狼施威》

【第62句】:衣食父母[yī shí fù mǔ]

【解釋】踏入社會都靠父母提供。指生活所依賴的人。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著甚么南莊田,北莊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

【示例】農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他們盼望農民有錢就象他們盼望自己一樣。(茅盾《故鄉雜記》)

【第63句】:衣帛食肉[yì bó shí ròu]

【解釋】穿著精美的絲綢服裝,吃的是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出處】《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示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

【第64句】:衣食所安[yī shí suǒ ān]

【解釋】安:養;所安:養生的東西。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第65句】:衣錦晝游[yī jǐn zhòu yóu]

【解釋】衣:穿。白天身著華貴官服,使人看見。舊時比喻富貴后還鄉,向鄉親們夸耀。

【出處】《魏書·甄琛傳》:“未幾,除征北將軍,定州刺史,衣錦晝游,在為稱滿。”

【第66句】:衣單食薄[yī dān shí bó]

【解釋】衣裳單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出處】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例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軍隊,待遇最為菲薄,衣單食薄,彈藥不繼,醫療不備。”

【示例】衣單食薄的日子實在難熬。

【第67句】:衣繡夜行[yī xiù yè xíng]

【解釋】衣:穿。繡:錦繡。穿著精美鮮艷的錦繡衣服夜間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貴以后不為人知。亦作“衣錦夜游”、“衣錦夜行”。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示例】'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漢武為朱買臣言也。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史同文》

【第68句】:衣馬輕肥[yì mǎ qīng féi]

【解釋】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形容生活的豪華。

【出處】語出《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唐·杜甫《秋興》詩之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示例】兒子從宦者,有人來云: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 ——宋·孔平仲《續世說·賢媛》

【第69句】:衣裳盟會[yī cháng méng huì]

【解釋】衣:穿。穿著禮服聚會。與“兵車之會”相對而言,指春秋時代諸國之間和好的會議

【出處】南朝·梁·江淹《蕭讓太傅相國齊公十郡九錫表》:“若乃衣裳盟會,九合一匡,猶慚德斯禮也。”

【第70句】:衣冠赫奕[yī guān hè yì]

【解釋】赫奕:顯耀盛大的樣子。服飾顯耀華麗。引申指達官貴人的顯赫氣勢。

【出處】唐·楊炯《司兵參軍隴西李宏贊》:“李宏門胄,衣冠赫奕。氣蘊風霜,心如鐵石。”

【第71句】:衣香人影[yī xiāng rén yǐng]

【解釋】衣服上的香氣,人的影子。寫女性的氣息形體

【出處】清·王士禛《冶春絕句》:“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

【第72句】:衣冠緒余[yī guān xù yú]

【解釋】緒余:殘余。比喻名門之家的后裔。

【出處】《周書·薛善傳》:“與兄忝是衣冠緒余,荷國榮寵。今大軍已臨,而兄尚欲為高氏盡力。”

【第73句】:衣冠云集[yī guān yún jí]

【解釋】衣冠:古時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引申為世族士紳;云集:如云聚集,形容人多。達官顯貴們集聚在一起。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還玉》:“丹墀下玉帛星聯,綺席上衣冠云集。”

【第74句】:衣冠濟濟[yī guān jǐ jǐ]

【解釋】濟濟:莊重恭敬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莊重。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唐·張昭《郊廟歌辭·周朝饗樂章·忠順》:“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

【示例】各人分著幫,擺設了豬羊祭筵,衣冠濟濟的在那里伺候。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八回

【第75句】:衣屩藍縷[yī juē lán lǚ]

【解釋】屩:用麻與草做的鞋;藍縷:破爛。衣服鞋子破爛

【出處】唐·薛用弱《集異記·劉惟清》:“先是東平有術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藍縷,眾甚鄙之。”

【第76句】:衣冠土梟[yī guān tǔ xiāo]

【解釋】猶衣冠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卑劣的人。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蘇楷、高貽休、蕭聞禮,皆人才寢陋……河朔人士,目蘇楷為衣冠土梟。”

【第77句】:衣冠輻輳[yī guān fú còu]

【解釋】衣冠:古代士人階層以上戴冠;輻輳:車輻聚集。指聚集一處。比喻達官顯宦匯聚一處

【出處】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駢羅,衣冠輻輳。”

【第78句】:衣不重彩[yī bù chóng cǎi]

【解釋】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吳王聞越王盡心自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雖有五臺之游,未嘗一日登玩。”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8回:“卻安于節儉,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后宮妃妾,衣不重彩,食不重味。”

【第79句】:衣帶一江[yī dài yī jiāng]

【解釋】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出處】宋·文及翁《賀新郎·游西湖有感》詞:“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

【第80句】:衣寬帶松[yī kuān dài sōng]

【解釋】形容人消瘦。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別恨離愁,變成一弄。”

【第81句】:衣冠禽獸[yī guān qín shòu]

【解釋】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示例】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

【第82句】:衣冠濟楚[yī guān jì chǔ]

【解釋】濟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示例】衣冠濟楚龐兒俊,可知道引動俺鶯鶯。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

【第83句】:衣冠優孟[yī guān yōu mèng]

【解釋】優孟:春秋時楚國著名的的演雜戲的人,擅長滑稽諷諫。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相孫叔敖死后,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莊五受到感動,封了孫叔敖的兒子。

【示例】中國戲法,由來已久,衣冠優孟,音曲繞梁。 ——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第84句】:衣冠藍縷[yī guān lán lǚ]

【解釋】形容衣帽破爛。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奢侈報》:“隆興甲申冬,黃再入都,因訪親戚陳晟,見信在焉,為晟教幼子,衣冠藍縷,身寒欲顫,月得千錢。”

【第85句】:衣衫襤褸[yī shān lán lǚ]

【解釋】襤褸:破爛。衣服破破爛爛。

【出處】語出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注:“藍縷:敝衣。”

【示例】你看吧,衣衫襤褸的饑民們凍得縮著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

【第86句】:衣租食稅[yī zū shí shuì]

【解釋】租、稅:田賦和各種稅款的總稱。依靠百姓繳納的租稅生活。

【出處】《漢書·食貨志下》:“縣官食租衣稅而已。”

【示例】正是,多少男人,衣租食稅,及至事到臨頭,尚且如此。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三回

【第87句】:衣不擇采[yī bù zé cǎi]

【解釋】衣服不選擇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家無余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過軥牛。”

【第88句】:衣宵食旰[yī xiāo shí gàn]

【解釋】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進食。常用以稱諛帝王勤于政事。

【出處】語出唐太宗《執契靜三邊》詩:“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示例】嗟彼河淮,怒溢彌漫,萬室成淵,千里無岸,我皇憂之,衣宵食旰。 ——明·張居正《神母授圖萬年永賴頌》

【第89句】:衣錦晝行[yī jǐn zhòu xíng]

【解釋】穿了錦繡衣裳在白天出行。舊時形容在本鄉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鄉,榮耀異常。同“衣繡晝行”。

【出處】宋·葉適《朝請大夫主管沖佑觀煥章侍郎陳公墓志銘》:“大父康伯,相高宗,值逆亮送死,竭臣子力,賴累圣威靈,幸而破虜。臨內禪,特詔定第,自請退休,得守鄉社。都人稱贊曰:'所謂衣錦晝行者也。’”

【第90句】:衣紫腰銀[yī zǐ yāo yí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想當日,孟母教子,居必擇鄰;陶母教子,剪發待賓;陳母教子,衣紫腰銀。”

【第91句】:衣不解結[yī bù jiě jié]

【解釋】解結:解開衣結,指脫衣。因事過度操勞,以致不能脫衣安睡。也形容看護病人十分辛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劉孝標注引《中興書》:“仲堪父嘗疾患經時,仲堪衣不解帶數年。”

【示例】中州有李生者,娶婦旬馀而母病,夫婦更番守侍,衣不解結者七八月。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

【第92句】:衣食不周[yī shí bù zhōu]

【解釋】周:齊備。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無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舉兩得?”

【示例】敗落了家產,弄得衣食不周,那里還要得起媳婦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第93句】:衣紫腰金[yī zǐ yāo jī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宋·無名氏《燈下閑談·掠剩大夫》:“見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貌古。”

【示例】陳母教子,衣紫腰金。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

【第94句】:衣豐食飽[yī fēng shí bǎo]

【解釋】豐:豐富;足:足夠。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出處】明·無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豐食飽無閑事,齊念禾詞大叫呼,端的是壯觀皇都。”

【第95句】:衣錦還鄉[yī jǐn huán xiāng]

【解釋】衣:衣服。錦:有多彩圖案的絲織品。還鄉:回家、探親。古時指做官以后,穿了錦繡的衣服,回到故鄉向親友夸耀。也說衣錦榮歸。

【出處】唐·姚思廉《梁書·劉之遴傳》:“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示例】但愿得你名登高選,衣錦還鄉,教人作話傳。 ——明·高則誠《琵琶記·南浦囑別》

【第96句】:衣帶寬松[yī dài kuān sōng]

【解釋】衣服肥了,腰帶松了。形容人消瘦了。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別恨離愁,變成一弄。”

【第97句】:衣不重采[yī bù chóng cǎi]

【解釋】重:重疊;彩:通“彩”。不穿多件色彩鮮艷的衣服。形容衣著樸素。

【出處】《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

【第98句】:衣繡晝行[yī xiù zhòu xíng]

【解釋】晝:白天。穿了錦繡衣服在白晝行走。比喻在本鄉作官,或富貴后回到故鄉。

【出處】《三國志·魏書·張既傳》:“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第99句】:衣帶漸寬[yī dài jiàn kuān]

【解釋】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顯得肥大了。

【出處】宋·柳永《蝶戀花》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示例】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宋·蘇軾《蝶戀花》詞

100、衣冠楚楚[yī guān chǔ chǔ]

【解釋】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漂亮。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示例】他整天衣冠楚楚,但對工作卻漠然置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爱情岛亚洲论坛在线观看| 岳的奶大又白又胖| 四虎永久在线免费观看|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色综合| 国产在线视频区|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h肉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卜| 色碰人色碰人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视频你懂得|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机机对机机120分免费无遮挡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网快速| 免费v片在线观看无遮挡|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成人网在线免费观看| 凹凸导航第一福利|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欧美激情a∨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美雪艾莉丝番号| 大竹一重足舐男未删减版|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小视频|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看|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 人 综合 亚洲专| 中国speakingathome宾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