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劫”的成語(27個)
本文整理了劫制天下、趁哄打劫、萬劫不復等含“劫”的成語27個,其中“劫”開頭的成語5個,“劫”結尾的成語9個,“劫”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劫”開頭的成語【第1句】:劫制天下[jié zhì tiān xià]
【解釋】劫:強迫;制:制服。以武力制服天下。
【出處】《新唐書·狄仁杰傳》:“武后乘唐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
【第2句】:劫數難逃[jié shù nán táo]
【解釋】佛家用語,命中注定的災禍。命中注定的災禍難以逃脫。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回:“正所謂神仙難到;削去頂上叁花;那怕你佛祖親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逢此陣劫數難逃,遇他時真人怎躲。”
【示例】宗敏聞言,即與自成一同叩禱,三卜三吉。神明亦助劇賊,想是劫數難逃。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九十六回
【第3句】:劫后余生[jié hòu yú shēng]
【解釋】劫:災難;余生:僥幸保全的生命。經歷災難以后幸存下來的生命。
【出處】清·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鈔》:“歸飛越鳥戀南枝,劫后余生嘆數奇。”
【示例】和這季節極不相稱的是,我的心境總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悲涼。 ——李準《飄來的生命》
【第4句】:劫富救貧[jié fù jiù pín]
【解釋】劫:強取;救:救助。奪取富人的財產,救助窮苦百姓。
【出處】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天地會和饑民紛紛起義,揭'官逼民反’……'劫富救貧’等旗號,攻占城市,誅戮官吏。”
【示例】老百姓盼望有劫富救貧的英雄出現。
【第5句】:劫富濟貧[jié fù jì pín]
【解釋】劫:強取;濟:救濟。奪取富人的財產,救濟窮人。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老漢平生最喜歡劫富濟貧,抑強扶弱,打抱不平。”
【示例】會因南北統一,所謀未遂,乃想學王天縱的行為,劫富濟貧,自張一幟。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五回
“劫”結尾的成語【第1句】:趁哄打劫[chèn hōng dǎ jié]
【解釋】猶言在混亂中劫掠。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徑轉山洞而去。”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今因見有客,趁哄打劫的逃去了。”
【第2句】:趁夥打劫[chèn huǒ dǎ jié]
【解釋】趁火打劫。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我曉得,都是那褚敬橋寄個甚么鳥信!是他趁夥打劫,用計拐去了。”
【第3句】:生關死劫[shēng guān sǐ jié]
【解釋】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示例】誰能逃過這次生關死劫呢?
【第4句】:千生萬劫[qiān shēng wàn jié]
【解釋】指世世代代,永久。
【出處】《剪燈余話·慢亭遇仙錄》:“千生萬劫難得見,如何一旦皆相親。”
【第5句】:趁火打劫[chèn huǒ dǎ jié]
【解釋】趁:乘機。趁人家失火時去搶劫。比喻乘人之危謀取私利。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正是財動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著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經轉山洞而去。”
【示例】等警察趕到時,那幾個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第6句】:巴巴劫劫[bā bā jié jié]
【解釋】指心情急切的樣子。
【出處】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著主公,破破碌碌踐紅塵。”
【示例】巴巴劫劫,都只為愛子憐妻,碌碌波波,常只是爭人競我。 ——明·楊慎《洞天玄記》第四折
【第7句】:乘機打劫[chéng jī dǎ jié]
【解釋】指利用機會掠奪錢財。
【出處】明·王思任《誅馬士英疏》:“以致文選職方,乘機打劫。”
【示例】你不能乘機打劫國有財產。
【第8句】:兆載永劫[zhào zǎi yǒng jié]
【解釋】佛教語。極言時間之悠遠漫長。
【出處】《無量壽經》卷上:“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第9句】:趁火搶劫[chèn huǒ qiǎng jié]
【解釋】趁著別人緊張時去撈取私利或害人。
【出處】郭沫若《尚儒村》:“兵隊來了,有錢的請外人的紅十字會來貼張保護的封條,沒有錢的便趁火搶劫。”
【示例】你不能趁火搶劫,這是違法犯罪的事情。
“劫”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萬劫不復[wàn jié bù fù]
【解釋】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萬劫就是萬世的意思。指永遠不能恢復。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
【示例】倘使連這一點反抗心都沒有,豈不就成為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魯迅這《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
【第2句】:永劫沉輪[yǒng jié chén lún]
【解釋】指永遠不得超生。亦作“永劫沉淪”。
【第3句】:紅羊劫年[hóng yáng jié nián]
【解釋】紅羊:古時迷信,認為丁未年是容易發生災禍的年份,丁屬火,未屬羊,故稱紅羊。指國家或個人遭受災難的歲月。
【出處】唐·殷堯藩《李節度平虜詩》:“太平從此銷兵甲,記取紅羊換劫年。”
【示例】一年幾度見明月,況值紅羊換劫年。萬里河山方破碎,一家兒女共團圓。 ——清·丘逢甲《題仲遲月中課讀圖》詩
【第4句】:形劫勢禁[xíng jié shì jìn]
【解釋】指受形勢的阻礙或限制,事情難于進行。同“形格勢禁”。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示例】夫奴虜之于主人,特形劫勢禁,無可如何已耳,非心悅誠服,有愛于其國與主,而共保持之也。 ——清·嚴復《原強》
【第5句】:永劫沉淪[yǒng jié chén lún]
【解釋】指永遠不得超生。同“永劫沉輪”。
【第6句】:萬劫不朽[wàn jié bù xiǔ]
【解釋】萬劫: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萬劫就是萬世的意思;朽:衰老,衰落。永遠也不會衰落。
【出處】南朝·梁·蕭綱《唱導文》:“故一善染心,萬劫不朽,百燈曠照,千里通明。”
【示例】一句染神,萬劫不朽。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
【第7句】:殺人劫財[shā rén jié cái]
【解釋】害人性命,搶人財物。指盜匪的行為。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及海洋大盜,出沒彭湖,殺人劫財,不知壞了多少人的性命。”
【第8句】:在劫難逃[zài jié nán táo]
【解釋】舊時迷信的人認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災難是無法逃脫的。現有時也用來指某種災害不可避免。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
【示例】挨一天是一天唄。在劫難逃,有什么法兒?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
【第9句】:洗劫一空[xǐ jié yī kōng]
【解釋】洗劫、搶光。
【示例】八國聯軍把北京城洗劫一空。
【第10句】:打家劫盜[dǎ jiā jié dào]
【解釋】劫:搶奪。指到人家里搶劫財物。
【出處】元·無名氏《杏林莊》第二折:“但凡打家劫盜,殺人奪財,都是俺兩個當先。”
【第11句】:打家劫舍[dǎ jiā jié shè]
【解釋】劫:強搶;舍:住房。指成幫結伙到人家里搶奪財物。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見俫子撅天撲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殺人賊。”
【示例】近年泊內是宋江一伙強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盜,近他不得。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
【第12句】:遭劫在數[zāo jié zài shù]
【解釋】指命中注定要遇到災難。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他竟要弄得到一處,這人也就算個遭劫在數的了!”
【第13句】:偷營劫寨[tōu yíng jié zhài]
【解釋】營:軍營,軍隊駐扎的地方。劫:強奪。寨:防守用的柵欄,引申為軍營。偷襲敵方的營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和尚言:'老僧今年膽大。’先生道:'住!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奪了袖中金錘,留下三千世界。’”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2卷:“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