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荼”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荼毒生民、郁壘神荼、如荼如火等含“荼”的成語9個,其中“荼”開頭的成語2個,“荼”結尾的成語2個,“荼”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荼”開頭的成語【第1句】:荼毒生民[tú dú shēng mín]
【解釋】荼毒:毒害,殘害。指殘害人民。
【出處】唐·李華《吊古戰場文》:“秦起長城,竟海為關,荼毒生民,萬里朱殷。”
【第2句】:荼毒生靈[tú dú shēng líng]
【解釋】荼毒:毒害、殘害;生靈:指百姓。指殘害人民。
【出處】《尚書·湯誥》:“罹其兇害,弗忍荼毒。”唐·李華《吊古戰場文》:“荼毒生靈,萬里朱殷。”
【示例】聽說,后來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靈,想要拿辦他了。 ——魯迅《墳·論雷峰塔的倒掉》
“荼”結尾的成語【第1句】:郁壘神荼[yù lěi shēn shū]
【解釋】二神名,傳說能治二鬼,后世奉為門神。指門神。
【出處】《山海經新釋》卷十二:“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
【示例】嬌兒學作人間字,郁壘神荼寫未真。 ——宋·姜虁《鷓鴣天》詞
【第2句】: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解釋】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樣紅,象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繒,望之如火。”
【示例】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
“荼”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如荼如火[rú tú rú huǒ]
【解釋】荼:茅草的白花。象荼那樣白,象火那樣紅。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繒,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繒,望之如火。”
【示例】霹靂一聲,四方響應,正我漢族如荼如火之國民,執國旗而跳上舞臺之日也。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第2句】:食荼臥棘[shí tú wò jí]
【解釋】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艱苦。
【出處】清·王夫之《老莊申韓論》:“吾聞之漢文、景矣,其終遠于圣人之治而不能合者,老莊亂之也,然而心猶人之心,天下則已異乎食荼臥棘之天下矣。”
【第3句】:秋荼密網[qiū tú mì wǎng]
【解釋】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網眼細密的魚網。比喻刑罰繁苛。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網密于凝脂。”
【示例】秦王朝的秋荼密網仍無濟于事。
【第4句】:神荼郁壘[shēn shū yù lěi]
【解釋】二神名,傳說能治二鬼,后世奉為門神。指門神。
【出處】《山海經新釋》卷十二:“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
【示例】黃髯斜卷,唇邊幾陣風生;怪眼圓睜,眉下一雙星閃。真是神荼郁壘象,卻非立地頂天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九回
【第5句】:含荼茹毒[hán tú rú dú]
【解釋】荼:苦菜;茹:吃。比喻歷盡辛苦。
【出處】明·張居正《答松谷陳相公書》:“不肖自罹大敵,求歸未得,含荼茹毒,蒙垢忍辱,須發磻然,已具有足老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