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切”的成語大全(10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切骨之恨、報仇心切、鑠古切今等含“切”的成語109個,其中“切”開頭的36個,“切”結尾的29個,“切”在中間的4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切”開頭的成語
【第1句】:切骨之恨[qiè gǔ zhī hèn]
【解釋】形容怨恨極深。
【示例】但在那些身受明朝重錄,而又靦顏事清,好官自為的大老來說,卻有刺心之痛,切骨之恨。 ——高陽《清官冊·節(jié)母之子》
【第2句】:切瑳琢磨[qiē cùn zhuó mó]
【解釋】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同“切磋琢磨”。
【出處】宋·王安石《與孫莘老書》:“今世人相識,未見有功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蓋能受善言者少。”
【第3句】:切樹倒根[qiē shù dǎo gēn]
【解釋】比喻徹底。
【第4句】:切合時宜[qiè hé shí yí]
【解釋】十分符合當時的需要或潮流。
【示例】這樣的打扮切合時宜。
【第5句】:切要關頭[qiè yào guān tóu]
【解釋】關頭:關口,引申為關鍵,轉折點。指關鍵時刻。
【出處】清·林則徐《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臣才識淺陋,惟自念受恩深重,備職封圻,睹此利害切要關頭,竊恐筑室道謀,一縱即不可復挽,不揣冒昧,謹再瀝忱附片密陳。伏乞圣鑒。”
【第6句】:切近的當[qiē jìn de dāng]
【解釋】①恰切得當。②指意淺語實。
【第7句】: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
【解釋】將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學習或研究問題時彼此商討,互相吸取長處,改正缺點。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示例】蓋以朋友之臧否,文藝之優(yōu)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揚去就,與眾共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第8句】:切理厭心[qiē lǐ yàn xīn]
【解釋】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滿意足。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顯附者,辭直義暢,切理厭心者也。”
【第9句】:切齒痛心[qiè chǐ tòng xīn]
【解釋】切齒:咬緊牙齒;痛心:形容心中極恨。形容憤恨到極點。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齒腐心也。”《史記·刺客列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示例】有心之人,方切齒痛心,恨不得即剖其心,食其心;虧他還哄人說是赤心。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元明傳來之講史(上)》
【第10句】:切骨之寒[qiè gǔ zhī hán]
【解釋】切骨:徹骨,滲透到骨頭里。形容冷得刺骨。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黃鐘十一月啟》:“酌醇酒而據(jù)切骨之寒。”
【第11句】:切中時病[qiè zhòng shí bìng]
【解釋】切:切合;中:恰好對上;病:害處。指發(fā)表的言論正好擊中當時社會的弊病。
【出處】宋·龔明之《中吳紀聞·王彥光》:“彥光時主麗水簿,慨然上疏陳十弊,皆切中時病。”
【示例】旬日間頗有言事者,其間豈無切中時病? ——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四十一
【第12句】:切中要害[qiē zhōng yào hài]
【解釋】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彼此默喻,用以試探,月如抓住機會說了一句切中要害的話。”
【示例】這篇批評北京市交通的文章,字字珠璣,正是切中要害。
【第13句】:切理饜心[qiē lǐ yàn xīn]
【解釋】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滿意足。同“切理厭心”。
【出處】太平天國·洪仁